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万斛春: 第26节

    萧绍坐在大帐中,望着墙上的舆图心里琢磨的自家表弟的去向。前两天出去找人的小分队回报说分别在离营地五六十里的地方发现过两处打斗的迹象,那么表弟到底是被对方的人抓了,还是有别的什么事?
    不能再等了,萧绍将军中的事情安排妥当,自己不顾楚子羽等人的反对亲自带了五百人马出营去找人。
    当然,前线的这些事远在京里的人都是不知道的。
    第23章 轻重
    萧绍亲自带了五百亲兵,在草原上转了三天也没有找到周延清等人的踪迹。
    晚上萧绍等人在一处小山谷里扎营,因此处已是草原腹地,营地里并不敢生火,幸好天气渐暖夜里倒也不算难熬。
    和大家一样,萧绍也只胡乱啃了几口干粮喝口凉水就算解决了晚饭。他虽出生尊贵,但自幼进出军营,住处简陋或吃食粗糙对他来说都不算什么。
    夜黑如墨,天空中一丝星光也无,浓墨般的夜色一直延伸向不知名的远处。听着草丛里的声声虫鸣,萧绍却觉得脑子前所未有的清醒。
    到底是哪儿不对劲呢?萧绍暗自思量,顺利太顺利了萧绍猛的从地上坐了起来,对这几天自己一行人直入草原腹地居然连一对吐蕃骑兵都没有遇上,怎么会这样?
    “爷,怎么了?”黑暗里纯钧的声音压的低低的充满了警戒。
    “有些不对劲。”萧绍的声音很低,却自有一股波澜不惊的镇定在里头。
    “爷也发现了?”显然纯钧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这一路走来有些太顺了。
    “嗯,让所有人起来,束马衔枚咱们连夜出发。”转瞬间萧绍便有了决定。
    这五百人都是萧绍的亲卫死士,平日里训练有素,兵强马壮乃精锐中的精锐,不过半刻钟所有人便已整装待发。
    天黑的伸手不见五指,林间雾气渐起,在这浓的化不开的夜色里,萧绍和他的五百亲卫消无声息的消失在夜色里。
    而在同样的夜色里,一贯温文尔雅的周延清此刻也正在骂娘。
    周延清抬头看天,月黑风高可不正是杀人越货的好时候。正这么想着呢,就听底下负责监视吐蕃营地的士兵来报说对方有动静了。
    周延清暗自咬牙,不能再等下去了,总点做点什么才行。
    萧绍的人马在夜色里急行,四五年前他曾随着商队深入过这片草原的每一个角落,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你想要战胜你的敌人那么最先要做的自然是足够了解他。他记得当时在离边界不远处发现一处很大的山谷地势得天独厚易守南攻,是个藏兵的好地点。
    不管前方战事如何京里却照例是歌舞升平,周宝珍跟着母亲出门做了几回客,去的自然是上京城里顶尖的人家,见了不少世家贵女,其中自然也有几个脾气相投的,一来二去也渐渐交往起来。
    这里周宝珍下学回来,正同哥哥们在母亲房里吃饭。
    柳氏见女儿神情有些恹恹的全不似平日里轻松快活,就连见了平日里最爱的八宝鸭也没能打起精神来,并且还时不常的低头看自己的手心中纳闷便问到:“珍姐儿,可是身子不舒服?”
    周延明和周延安兄弟两闻言一起都朝妹妹看了过来,眼里满是关切。
    周宝珍有些委屈的瘪了瘪嘴,放了手中的筷子将双手伸了出来,就见原先雪白粉嫩的小手上此刻指尖红肿有的地方甚至破了皮。
    本来这样的伤放在一般人身上倒也不算什么,只是周宝珍年纪小又养的娇,一身肌肤简直吹弹可破因此看起来就显得格外严重些。
    柳氏一惊拉了女儿的手细细看了,抬头厉声问跟周宝珍呢的丫头:“好好的,这是怎么弄的?你们就是这么伺候的?”
    浅碧几个见柳氏动怒忙低头在地上跪了,周宝珍呢见柳氏误会了自己的几个丫头,忙出声替她们辩解到:“母亲别生气,并不关她们的事。。。。。。”
    这里柳氏一边一叠声的吩咐人去拿玉容膏来,那是从宫里来的方子配的,消肿化淤美容养颜是再好不过的,一般的小伤只要涂了这个便保管不会留下疤痕。
    周宝珍举了双手看着柳氏可怜巴巴的哀求到:“母亲,你能不能去和董先生说说,珍姐儿不想学琴。。。。。。”
    “噗嗤”就听一旁坐着的周延安不厚道的笑了起来,被母亲严厉的目光一瞪又只好收敛了些。不过看了妹妹的手心里嘀咕道女孩子就是娇气,想他从小学武受的伤比这厉害多了也没啃一声,妹妹的手不过是拨了两下琴弦何至于如此?
    待丫头送上玉容膏柳氏一边亲自替女儿上药,一边嘴里说到:“罚她们不为别的,单说你伤了手她们也不知道替你上药,这就该罚。。。。。。”
    靖国公府对姑娘们的教养甚为用心,她们平日里不单要读书识字,便是琴棋书画也都有专门请先生们教授。
    得益于萧绍自幼对她的严格教导和楚先生的名师指点,再加上周宝珍自己对读书一事也颇有天赋,因此在功课上周宝珍的程度要远胜诸姐妹。不过她自来不是爱争强好胜的性子,再加上如今萧绍也不在京里,周宝珍自是乐意跟着姐妹们的进度慢慢学。
    在萧绍看来,读书是为了明理,而字又如同一个人的脸面,因此这两样都是周宝珍一定要学,而且必须学好的东西。
    至于琴棋书画这些对于周宝珍来说不过是小道,学了也不过是在闲暇时自娱一番。将来她既不用靠出色的才艺来提高身价,也不用靠这些本领在赏花会塞诗会上博个才女名头。
    萧绍认为那些都是身份不够的女子为了弥补出生不足而耍的小伎俩,对正真的大家贵女来说并无什么实际用处。什么京城第一才女,第一美女的又有那个出生高贵的大家闺秀会去争这些虚名?听起来也不比青楼花魁高贵些。
    因此,这些东西都是周宝珍愿意学便学两天,不愿意便丢开手去,她只要会听会看会赏有个好品味以后出门交际时能和人谈上两句也就可以了。再说句狂妄的话,这天下又有几个人值当他的珍姐儿特特抚上一曲的?
    所以这些年下来,这些东西周宝珍还真就没有下功夫学过,也不过是来了兴趣的时候胡乱涂几笔或乱弹几下罢了。
    大概是周宝珍日子过的太舒心连老天也看不过去了,因此给她派来个董先生。
    董先生原是个三品官家的嫡女,自幼也是娇养了长大的,从小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为人清高目下无尘倒也还真让她博了个才女的名头。后来和前吏部尚书家的小儿子定了亲,眼看着门当户对才子佳人倒也是桩好姻缘。
    只是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想像中的美好,因为生活中不光有风花雪月还有柴米油盐。吏部尚书家虽说不用为生计发愁,可也没有一个婆婆会喜欢一个整日里吟诗抚琴万事不理的儿媳妇,而妯娌们自然也不会喜欢一个一天到晚把自己衬托的你很庸俗的弟妹。
    至于和丈夫之间,原本以为情投意合一心一意的良人结果发现不过是个风流贵公子,前一刻还和你诗词唱和转过身又有小妾红袖添香。
    才女的眼里自来是容不下沙子的,董先生也是如此夫妻关系一度闹的很僵。更要命的是董先生过门三年无出,而她父兄又坏了事娘家也败落了,因此最后闹到和离收场。
    和离后董先生看破情关,对天下的男人也都失望了并不准备再嫁只靠着原先的名头在各高门大户间教授女弟子为生。
    只是遭逢变故,董先生的性情也变得比原先更孤高乖僻。
    在她眼里周宝珍简直就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女,仗着自己的好出生不思进取,又因着天赋好而不努力。更关键的是董先生发现周宝珍对于她最看重和引以为傲的东西态度显得轻慢而无所谓。这一点严重刺激的董先生的神经,觉得她白长了个小仙女的样貌,内里就是个俗人,因此平日里对着周宝珍总是格外挑剔和严厉些。
    柳氏看着女儿没出息的样子哭笑不得的点了点她的额头说到:“这有什么,谁学琴的时候不是这样过来的。”
    周宝珍皱眉可是她真的很不喜欢那个董先生对自己的态度,而且她现在真的很讨厌弹琴。在周宝珍不算漫长的人生里,这还是头一次有人对她表现出明显的不喜,她又不是傻子哪能感觉不到?
    她虽说脾气好平日里轻易不和人计较可这并不代表她没有脾气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