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万斛春: 第69节

    “依臣看是怎么着都行。”萧绍回答的倒快,可是这话说了等于没说啊。
    “屁话,什么叫怎么着都行?”果然,乾宁帝又被他一句话给气的炸毛了。
    “所以臣总是说,这帮子文臣最耽误事,什么事到了他们嘴里必当扯上什么气节、大义之类的喋喋不休,有时甚至还能为了这事和你拼命。”说着萧绍脸上露出个厌恶的表情,好似真的看不上那些人一样。
    乾宁帝见他这样心里微微一笑,心想此子纵使天纵英才,无奈为人太过刚愎自用,到底难成大器。不过这样也好,如此自高自大,不谙世事的性子倒正好为自己所用。
    “所以,你的意思是?”
    “其实此事说来也简单,陛下要是觉得这大王子可用,便随意赐她一女子,对外就称公主,另外再费一份嫁妆也就是了,至于和谈之事,条件还不是随咱们开。再说就像大王子等人所说,此事无关和亲之说,不过是双方互为同盟罢了。”萧绍见皇帝问他,果然是一副滔滔不绝,舍我其谁的姿态。
    乾宁帝听了,沉思片刻就冲萧绍挥了挥手:“此事容朕再想想,你先下去吧。”
    萧绍听了这话,却只是站着不动,乾宁帝见他这样就向他问到:“你还有事?”
    “皇上,这帮子御史饱食终日,除了会四处找茬,还能做什么?臣觉得皇上还是不要太过纵容他们的好,不然以后谁还敢替朝廷做事?”萧绍一副对御史怀恨在心的摸样,对皇帝挑拨到。
    “这是什么话,监察百官风闻奏事,本就是御史的职责,哪里能因这事就降罪于他们,那样朕岂不是成了是非不分的昏君?”说着乾宁帝抬手虚点了萧绍:“亏你还是世子呢,难道就这点肚量?”
    这里萧绍一副气哼哼的摸样出了上书房,一路往宫外行去。
    萧绍骑在马上,一路回想起上书房里君臣对答,发现没有什么不妥之处,这才微微一笑,心想自己同皇帝两人倒还真是两个好戏子。
    作者有话要说:前情同背景交代的差不多
    情节要开始加快啦
    不要急,珍姐儿都长高一寸了不是
    哈哈哈
    感谢各位看文朋友的一路陪伴
    在此特别鸣谢爱慕虚荣的猫
    tracy
    秦韵
    同学投的地雷
    第60章 不世
    时至九月初,朝中每日诸般事物闹得是纷纷攘攘,相比之下后宫倒是平静许多,皇后养胎每日闭门不出,将后宫之事悉数交给了秦淑妃和李德妃共同处置。
    或许是众人都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皇后身上,后宫其余怀孕的嫔妃倒也都平平安安的过到了现在,也并未听说过什么不小心吃错东西或走路摔一跤,这样的事情发生。
    尤其是吕贵人,她算是新晋嫔妃里最为得宠的,如今怀胎已近九月,宫里有经验的老嬷嬷看了都说像是个男胎,乾宁帝很高兴。有小道消息说皇帝私下曾说过,但凡吕贵人能产下皇子,便晋她为妃。
    此话一出,不知又害的各宫嫔妃们撕碎了几张帕子,摔坏了多少瓷器。只是吕贵人如今也知道肚子里的孩子宝贵,加之怀胎已近九月,随时有生产的可能,也或许是她学聪明了,并不像刚有孕时那样每日在宫里招摇,这两月倒是学起了皇后娘娘,无事不出宫门,闹得众人连当面说句酸话的机会也没有。
    当然,这些人里并不包括皇后,和秦李两位儿子已然成年的高位嫔妃。
    皇后地位超然,娘家靠山更是无人能比,自然不会在意这些。
    而秦李二妃,如今正将注意力放在儿媳人选上,也不会去在意一个未出生还不知道性别的孩子。又或者因为这孩子同皇后肚子里的那个年岁相近,这两人倒难得颇有默契,盼着吕贵人能生个儿子才好呢。
    这些前朝后宫之事本也不是周宝珍关心的,只是皇帝九月中的一道圣旨,却让她开心不起来了。
    九月中,乾宁帝以皇后同多位嫔妃有孕为由,取消了今年的西山之行。
    周宝珍可是自从听李宝珠说过西山狩猎的热闹景象之后,就一直盼着能去见识一番的,且她还专门为此去练了骑射。如今皇帝居然一道圣旨说今年不去了,她的失望之情可想而知。萧绍见她这样,便哄她说过两日带她打猎去。
    乾宁十九年的秋天,似乎注定了是个多事之秋。
    从年初就开始传的沸沸扬扬的二,四两位皇子的婚事,在这一年的秋天终于有了结果。
    乾宁帝将长乐侯府钱家的女儿赐给二皇子为正妃,并定于第二年八月完婚。将长公主的女儿明月郡主赐婚给四皇子为正妃,婚期定在第二年十月。
    这一结果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要知道即便是宜阳长公主自己,也从未想过要做馆陶公主。
    只是,两位未来王妃的来头都不小,乾宁帝在这件事上对两个儿子倒是尽量做到了一碗水端平,因此大家尽管意外,倒也说不出什么。
    然而,最让人看不懂的却是钱家,钱家虽说显赫一时,但自从五年前太后离宫,贵妃身死,钱家也可以说是败落了。
    说到底,太后毕竟不是圣上生母,这皇家的嫡母同庶子之间,又能有多少真心实意呢?只是如今皇帝这神来一笔,生生将已经败落下去的钱家,给扶了起来,众人倒一时想不明白皇帝的用意了。
    当然,也有那心明眼亮的,此时却将目光投向了皇后的栖凤宫,在心里感叹着,看来这后宫也太平不了几日了。
    只是萧皇后仿似对外界的风风雨雨一无所觉,栖凤宫里每日大门紧闭,什么消息也没有传出来。
    有两位皇子的婚事做铺垫,关于乾宁帝将一位宗室旁支之女认为义女,并赐了明光公主的封号,赐婚给吐蕃大王子为妃的消息,就显得不那么受人关注了。
    人们除了在茶余饭后感叹一下这位“公主”命不好之外,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然而,皇帝似乎还嫌这一切不够乱,在赐婚圣旨下来的半个月后,又突然下旨赐吏部尚书嫡长孙女谢氏和大将军齐峁的孙女齐氏分别为二、四两位皇子侧妃,婚期就定在当年的十二月,并且两位皇子纳侧的日子只差了三天。
    皇帝对两位皇子不偏不倚,这让各自支持他们的人心下也是疑惑不已,对于二位皇子,皇上心中到底更中意哪一位呢?
    前院书房里,书房的门窗俱都大敞着,下人也都被遣了出去,定南王父子还有楚先生三个,正在书房里说话。
    “如此看来,恐怕离太后回宫的日子也不远了。。。。。。”汇总最近从各处传来的消息后,楚先生捋着下巴上的山羊胡感叹了一句。
    定南王听了这话点了点头,即便不是在今年,那么明年皇子大婚之前,太后也必是要回宫的。
    有的时候,连他也不得不佩服皇帝,看似平淡的两道赐婚圣旨,却将前朝后宫原有的格局完全打乱了,如此接下来必然是各方势力的重新洗牌。
    别的暂且不说,钱家的重新入局,对定南王府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两家早就是死仇了,根本就没有和解的可能,如此,外人或许不明白,可对于定南王府来说,这便是皇帝明明白白的警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