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重生

寒门媳妇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寒门媳妇: 第59节

    “先前问你也说不知道,后来一场成绩第二,一场成绩第三。如今这次,说不准是个第一呢。”薛良平完全不相信赵辞的托词。他这次算是看出来了,平日里这位颇为低调的同窗好友,是个有真材实料的。
    薛良平本身出身毗陵望族,虽然有些势力,但是朝中没有什么势力。为了给家里挣点功名,才一门心思的来读书。不过他脑袋也不笨,知道自己不算拔尖儿的,便也睁大了眼睛,准备多结交几个有才学的,说不得哪日也成了自己的助力了。
    薛良平勾着赵辞的脖子,“来给你介绍两个朋友。”
    说着指着其中两个穿着精致的年轻人。其一长相周正,面有贵气,虽然年少,却十分有气度。赵辞看了心中暗自惊讶。只听薛良平指着这人道,“这是前两日在文苑楼结识的李文道李兄,”又指着另外一位英气勃勃的年轻人道,“这位是江楼,江兄。”
    赵辞笑着问好,“李兄,江兄。”
    两人回了礼,也暗自打量赵辞。
    李文道摇了摇扇子,烟波流转,又带着几分笑意,“这几日知道府城这边科考,知道这边必定才子聚集,便来凑凑热闹了。想到果真认识了几位风流人物。”
    “过奖过奖了。”薛良平笑着拱手。
    “风流人物是有,只不过有些人沽名钓誉,不屑于吾等为伍罢了。”另外一个一直没说话的男子突然道。
    赵辞看了他一眼,没怎么理会。
    倒是薛良平干笑着两声,又勾着那人道,“南山兄,文度兄一向不胜酒力,那日不去饮酒,实在是因着不方便。他这样不胜酒力的人,去喝了酒,第二日考试耽误了怎生是好?”
    祝南山冷哼一声,却是一副不信的模样。
    赵辞抿了抿嘴,脸上笑容丝毫未减。
    祝南山这人和他也不算熟稔,只当初在毗陵书院认识罢了,后来来了此地,几人也说过几句话。却不知道这祝南山如何就是与他不对付,几句话里时常要挑几根刺。更甚者,这祝南山是个爱风流的,这几日去府城吃花酒,拉了一些同窗同去。那日也正巧遇着自己,邀着一道去。他向来不好这事,便婉言拒绝了。却不想这人却一直怀恨在心,这等场合也拿出来派遣。
    虽然他打算结交好同窗,不与人为敌,却也不准备逢迎他人,任人欺压便是了。
    李文道和江楼见着两人这样子,脸上表情竟然一派的自然,没有因着这事情露出尴尬之情,倒是让赵辞多了几分好感。
    李文道笑道,“今日有缘,不如趁此机会一同去文苑楼那边吃几杯酒,反正如今考试考完了,也不耽搁了正事。”
    薛良平赶紧道,“说的是,说的是啊。”
    他正准备拉着祝南山一起去,却见李文道笑道,“这位祝兄心情不好,也不便打扰了,可自便安排。”
    说着摇了摇扇子,潇洒的往前面走去。
    江楼捂着嘴笑了一声,也跟了上去。
    倒是祝南山呆在当场,脸蛋像是猪肝一样的红的发紫。
    薛良平正准备安慰几句,就被祝南山一推,往后退了一步。
    只见祝南山狠狠的瞪了两人一眼,气呼呼的挥袖而去。
    看着祝南山走了,薛良平才弯着腰笑了起来,“哈哈哈哈,这个李兄真是个有性子的人,这样直白的就安把人给撵走了。哈哈哈哈。”
    赵辞抿着嘴笑了笑,“我还道他这样让你难做了,你和那祝兄可是一道儿的。”
    “谁和他一道儿啊,只他爹和我爹有些交情,出来之前,家中嘱咐着在外面要互相扶持。我才忍了他几日的。要不然谁能受得了他那个性子。一出门,还以为都但他是爷爷呢。走,咱吃酒去。这李兄可是大方的很,今天咱们可不要客气。”守着勾着赵辞的肩膀,拉着他一同去寻李文道两人。
    前方李文道走的慢悠悠的,脸上带着几分笑意。
    江楼道,“公子刚刚为何要帮那赵辞?”
    “谁说我帮他了,我是实在看不惯那祝南山此人的心胸。这样的人,日后即使做了官,也绝对不是国之栋梁。不过我见他那样,估摸着也没甚机会了。”
    他边说着,边摇了摇扇子。“倒是那薛良平,八面玲珑。若是本性不移,倒是有些用处。那赵文度听说文采不错,刚刚看着人品稳重,日后说不得也是文官新贵呢。”
    他边说着,边回头看了眼,见薛良平已经拉着赵辞过来了,便轻声道,“他们来了,不要再提了。”
    江楼应了一声,低着头后退一步。
    第三十章
    赵辞回来这日,正赶全村农忙之际。
    全村男女老少们人人都在田地里忙活,孩子和老人们则拿着木桶去装鱼,整个赵家村热热闹闹的,一派农人丰收景象。
    和往常一样,罗素家里的田地是最先收出来的。稻谷场上摆着高高的,已经在用石磙撵着。
    赵母在稻谷场上看到自家儿子,顿时激动不已的迎过去,“辞儿回来了,可算是回来了。”
    赵辞笑着让赵母上下打量检查,这才道,“娘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的。”赵母连连摆手,“倒是你嫂子,这几日为了田里的收成,可真是累坏了。”
    赵辞原本眼角就在扫着罗素的身影,一时没找着,待看着赵母手指方向一看,只见着一个带着草帽的女子蹲着身子检查者麦粒,那模样十分的专注。
    “她说看看今年的种子还能不能用呢,如今大伙都丰收了,家家户户的几千斤粮食,光是咱们家,就有上万斤粮食了。你嫂子说,准备卖一半,再在家中挖个地窖存一半。还有鱼,今年都有五千斤鱼了。这又能换一笔银子了。”
    赵母说起家中的事情,红光满面。
    如今走在村子哪里,但凡遇着人的,大伙都是热热闹闹的打声招呼。
    她这半辈子都没有这样的体面的。
    罗素也发现赵辞回来了,连忙笑着过来,“二弟怎么回来的这么早,应当趁着放假和同窗好友们好好聚聚的。若是平日里上学了,可没这样的空闲。”像他们以前,考完试谁不疯狂一把的。这个时代的人也特老实了,考完试了就老老实实的回家。
    她却不知道,赵辞是连夜赶回来的,其他学子们还在府城那边吟诗作对,附庸风雅的参加各种宴会呢。
    赵辞道,“我算着这几日应该是农忙的日子,便赶着回来帮忙的。却不想家里的动作这样快。”
    “也不快,”罗素摆手,“二弟若是在家中待着时间长,过段日子还能去摘玉米呢。”
    自家那玉米地里的玉米可结了不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