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奇幻玄幻

末世鼠辈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末世鼠辈: 末世鼠辈 第64节

    第157章 实验室和大棚
    “老洪啊,你说咱们这日子是不是越过越有盼头了?”刘全有虽然没得到预想中的特权,但也不失望,因为前面又出来了一张更美味的大饼。到底能不能吃到呢,他还是挺有信心的。
    一个半月之前还在家里苟延残喘呢,再看看现在,手下管着几十人、有吃有喝有地盘的副队长了,进步的非常快。照这个速度走下去,不敢说很快就能恢复灾难发生之前的状态,但也差不了太多,至少在生活质量上差不了太多。
    “那是肯定的,可还得一步步走,急不得。哎,老刘,那边忙活什么呢,暴土扬长的。”
    是不是越来越有盼头呢,洪涛没有刘全有那么乐观。从灾难发生开始一步步走到今天,只能算勉强可以存活了,如果有些问题不解决早晚还会面临怎么活下去的难题。
    可是和刘全有说这些没啥大用,自己的担心也说不定是多余,还是换个话题聊吧,比如西北角树林里时不时爆出的尘土。由于自己站在树上,这个角度的视线刚好被枝杈挡住,看不清那边在做什么。
    “嘿嘿嘿,杨萍和杨玲那两个姑娘被你弄了个农业组正副组长,可见天不是跟着后勤组忙活就是帮着我老婆做饭,这下可好了,终于有土地了,她们忙着要走马上任呢。可我也没人手分配,人家就自己干上了呗!”
    提起这件事儿刘全有忍不住要调侃洪涛两句,种地哪儿有那么容易,还就两个人,真当是在院子里种葡萄啊。
    “呦,你要不提我都快把这两个胖姑娘给忘了,哎呀呀,罪过罪过,以前开会的时候也没叫过她们吧?这可怪你啊,怎么不提醒呢!走走走,一起过去看看。”
    农业组?杨萍和杨玲?洪涛只能确定自己救过两个在饭馆厨房里偷偷炸油条吃的胖丫头,其它都没啥印象了。
    不过刘全有既然说的这么有鼻子有眼,估计就是自己许诺过呗。可是光有许诺不兑现好像太没人品了,还得想办法挽回挽回。
    斋宫西侧偏北,靠近外墙的地方有个不起眼的小院落。这里在古代是给皇帝停车的地方,哦,不对,不是停车,是喂马,说白了就是马厩。
    可啥玩意一占了皇帝就得上档次,这马厩盖的,里里外外两进的院子,红墙绿瓦磨砖对缝,比洪涛家的院子还规整、还气派。
    此时马厩南边的花圃里正有两个身影忙碌着,她们身穿美军陆战队的作训服,脚上踩着趿拉板,头顶钓鱼帽,脖子里塞着雪白的毛巾,手里挥动着长长的锄头……不对,好像不是锄头,是钉耙,比猪八戒的九齿钉耙少了几个齿。
    “洪队长,想不想试试?”见到洪涛和刘全有走了过来,性格比较开朗的杨萍停下挥舞钉耙的动作,直起腰用脖子里的毛巾擦了擦汗,坏笑着开始挑衅了。
    洪涛虽然凶名在外,可是平时就喜欢开玩笑恶作剧,还是逮着谁和谁逗,已经弄的没啥上位者的威严了。反过来,倒是中苦口破心做思想共走的刘全有比较有官威。
    “你少给我挖坑,我不跳……这片地能种吗?”说起干农活洪涛纯粹是个口贩子,稍微了解一点,但绝谈不上懂,更没干过。
    充其量是出去钓鱼的时候,如果附近有农田,闲的没事儿了去凑个热闹。比如说这种钉耙他就用过,拿着刨地瓜的,也就刨了几十米远就不灵了,腰酸腿疼胳膊木。
    别看他和人打架轮着镐把子能跑几公里,但干农活用的不是一种力气,连农村的老太太也比不上,一天五个工分都挣不回来,顶多二个工分,和老弱病残属于一档。
    “要是赶上秋天深耕一次,再搭个大棚,可以种胡萝卜、小白菜、菠菜和大葱!”见到洪涛不上当,杨萍撅着嘴又开始抡钉耙。这块地以前应该是花圃,由于没人伺候了,除了花之外还长了很多杂草。
    两个姑娘的手法很熟练也很巧妙,一钉耙下去就会带起一坨土,长在上面的植物被连根拔起,再被土块压在下面。然后用钉耙一砸,土块就碎了。
    “要是能垒上火墙,还可以种青椒、西红柿和茄子。以前我家就专门种反季节菜,能多卖钱!”一聊起农活,本来不怎么活波的杨玲也忍不住了,插嘴道。
    “哎呀……火墙我不会啊……你们会吗?”洪涛倒是知道杨玲说的是什么,北方天气冷,光靠塑料薄膜大棚里的温度还是不太够,当地农民为了在冬季继续种植蔬菜,就在修建大棚的时候垒一道矮墙。
    但这堵墙里面是空的,能在外面生火取暖,提高大棚内部的温度,原理和火炕差不多。可到底啥样,洪涛是只闻其名不见其形。
    仅凭想象就直接开干,他是没意见,不就是动动嘴画画图嘛,问题是干了半天如果不灵,队员们肯定不乐意啊。这种牛逼还是不吹为好,不光耽误工作还败人品。
    “……”两个姑娘互相对视了一眼,再一起摇头。
    “没有火墙用炉子也成!”杨玲还不死心,又出了个主意。
    “没用,这年头去哪儿找煤啊!”这次不等洪涛回答,刘全有直接先给枪毙了。是啊,整座城市弄清洁能源好几年了,煤炭早就被赶了出去,洪涛真不清楚去哪儿能找到。
    “炭成不成?就是烤肉涮肉用的木炭?”不过洪涛最能凑合,煤炭煤炭,没有煤不是还有炭嘛,两者的功效是一样的。
    之所以人们愿意烧煤比较少用到炭,那是因为炭的价格贵。可现在什么东西都不要钱买了,想用啥就拿啥,只要找得到就是自己的,也就不用去琢磨成本核算了。
    “成啊,我们店里就有,我知道放在哪儿了!”一言惊醒梦中人,杨萍扔下钉耙,看样子马上就要去拿。
    “哎哎哎,不慌不慌,等大棚盖好再找炭也不迟,它们自己不会长腿跑了。你们先和我说说,除了弄大棚、找木炭和炉子之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种出菜?”
    洪涛赶紧拦住这个风风火火的胖丫头,不都说胖子性格慢嘛,自己怎么遇上个脾气火爆、说风就是雨的胖子呢,邪门了。
    “种子!城里能找到蔬菜种子吗?”和杨萍相比杨玲闷一些,但脑子更细,总能找到问题重点,还能分出轻重缓急。
    “种子应该不难,就是质量不敢保证。不过没关系,第一年只是试验,不求保质保量。”
    这个问题洪涛真的比较了解,他平时也喜欢摆弄花草,有些是从公园里挖的,有些是等重大活动结束从花坛里拿的,还有一些就得买种子自己培育了。
    种子的来源大概有两个,网上购买和实体店购买。前者现在肯定没了,实体店应该还在。这种店一般都和早市、小商品市场在一起。
    巧了,地坛北面就有个小商品市场,里面确实有卖花鸟鱼虫的摊位,除了花种,菜种也是必备的,但能不能种出来是个疑问。
    咋说呢,卖花草种子的水很深啊,往往会碰到奸商。买的时候说的天花乱坠,结果拿回家去狗屁也种不出来,或者种出来根本不是你要的种类。
    可你还没法回去找后账退货,从育种到出苗再到成株少说也得个把月,长了半年也是它。谁能证明这棵植物就是当初买的种子种出来的?
    就算回去和老板吵架,他顶多再免费扔给你一小袋种子,言辞凿凿的说这回保证是真的。结果半年后你又发现,种出来的品种还不对……
    第158章 牛和犁
    “化肥和农药!”杨萍又补充了两样。
    “……这确实是个问题,要不挖旱厕吧!”洪涛在脑子仔细找了找,得,没找到,在城里确实没地方弄这两样东西去,最近也得到郊区,恐怕近郊都够呛。
    卖花鸟鱼虫的商家倒是会有一些花肥,可是数量太少了,杯水车薪。目前唯一能保质保量提供的肥料,恐怕只有粪便了。以前听相声里说用自己的肥料种地是个笑话,现在居然要成真!
    “旱厕……”刘全有一脸的迷茫。
    “旱厕……”杨萍和杨玲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是毫无概念。她们生长在农村不假,也确实会干农活,但真没听说过这个东西。
    “呃,就是……算了,这个我去弄……”实际上就算杨萍和杨玲知道什么是旱厕,她们也干不动那么重的体力活,只求将来粪便发酵好之后,别不愿意去挑就成了。
    可是农药真没地方弄去了,肯定不能再弄个土化工厂。看来尽快向外探索已经迫在眉睫,假如今年秋天的蔬菜长势不错,那明年春天之前就要杀出五环路,去找农机站之类的地方了。
    “那翻地呢?没有犁头也没有牛!”杨玲又开口了,也又说到了重点上。
    这块地虽然种过花,不算生地了,但想种粮食或者蔬菜还得深耕。两个姑娘在御马监里找到一些农具,应该是以前花农留下的,暂时够用。但没有犁头也没牲畜,更没拖拉机,总不能指望两个姑娘用锄头一点点刨。
    “这个可以有!容两天时间,我给你们变出一套犁头和老牛来!”虽然洪涛是个种地的门外汉,但对机械还是挺有把握的,当下狠狠拍了拍胸脯。
    “老洪啊,你去哪儿找牛?总不能去动物园里牵吧!”离开了这片即将开垦的菜地,刘全有把脸上的笑容收起来,改成了愁容。
    刚才洪涛大包大揽了不少东西,听着挺给力的,真好像冬天就能吃上新鲜蔬菜。可他心里很没底,别的东西都好说,城市里哪儿有牛啊,这不是瞎扯嘛!
    “动物园?还真是啊,那里面有不少动物,杀了不就是肉嘛……不对,这都一个半月了,没人喂都饿死了吧?”听到动物园这三个字,洪涛不由得舔了舔嘴唇。
    他是不好吃,天天啃方便面都没啥意见,可谁不愿意吃点好吃的呢,红烧肉、炖排骨,想着就流口水,但去动物园狩猎的计划只在脑海里稍微闪了一下就被否定了。
    首先那里是平难军的地盘,双方好不容易达成互不侵犯条约,因为几口肉就破坏太不值当。另外就算拉着平难军一起去,恐怕也没有肉可吃了。
    “我不是说吃肉,我是说牛,耕地的牛!”对于洪涛这种聊什么都容易跑题的习惯,刘全有已经熟悉了,千万不能顺着说,否则就没头了,说到晚上也拐不回来。
    “牛……谁说要找活牛啦,那玩意咱们也养不起啊。你甭管了,让老孙去南门等我,顺利的话今天就把耕地的牛拉回来,不顺利明天也差不多!”
    地铁2号线太平湖车辆段,经过三天清理,地面出入口、控制室和机修车间附近的丧尸已经被扫光了,备用电源也顺利启动,恢复了部分供电。
    目前蓝迪带着两个小组负责此地的安全,李想和游易则率领机电组成员利用巡道车一趟一趟的运送着ups设备。
    不过这些设备只能暂存在雍和宫站的站台上,等车辆段那边的拆卸工作完成后,再用人力运送到5号线站台,才能顺着通道进入环形工事。
    洪涛和孙建设步行到站台下面,等了十多分钟,就有一辆巡道车轰隆隆的开了过来。帮着一起卸完货物,再坐上它,顺着轨道一路开向积水潭站。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城市的地铁都有地面车库和维修车间,铁轨在经过积水潭站之后有个向右的分叉,沿着这条轨道行驶就会钻进另一个洞,并开始慢慢上坡。
    大概半公里左右会看到前面有亮光,然后车厢就从地下钻了出来,驶进一座巨大的厂房,这里就是地铁2号线外环太平湖车辆段。
    “真是个不错的工业基地,设备齐全,甚至可以修理和自制枪械,只可惜我们技术工人严重不足。”
    蓝迪肯定接到了岗哨通报,知道洪涛在巡道车上,早早就等在了站台等候。不过他可没有迎接领导检查的觉悟,站没站相坐没坐相,步枪的保险也开着,说是要刺杀还差不多。
    “我亲爱的加油上士,刚来几天就有想法啦?”之所以派蓝迪过来负责安全,只有一个理由,他懂机加工。
    想想也对,地勤工作不光加油,还涉及飞机保养和维修,说起来应该比孙建设的汽车维修工高级多了。但到了洪涛嘴里,估计这辈子也翻不过身了。
    “你能不能和美丽的周参谋商量下,问问她那里有没有合适人选,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完全可以共享这个工厂,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
    自打和平难军的谈判圆满完成,蓝迪就有点骄傲了,愈发觉得他的理念是对的。前几天又和洪涛一起去广场运送电台设备,近距离见到了周媛。
    回来之后他就有了失眠的征兆,即便人家只是礼貌的和他握了握手,全程也没过多关注,甚至没主动说过话,依旧念念不忘那张漂亮脸蛋。
    “你不会私下和她说过这里吧!”对于洋鬼子的感情问题洪涛就不打算干预了,但做为电台负责人,大部分对外联系都是由他负责的,其中也包括教授周媛学习如何使用,保密纪律必须遵守。
    “当然不会,请不要侮辱我的人格和操守!”这个隐晦的指控蓝迪听出来了,然后又要急眼,就好像他有多纯洁一样。
    “如果对方给你使用美人计呢?比如答应和你睡觉,然后怂恿你投诚呢?”可惜这种程度的抗议对洪涛无效,他接触过的美国人怕是比蓝迪还全面,早就熟悉了这种自我标榜的内涵,该质疑还得质疑。
    “我抗议……实际上应该担心的是你,她看你的时间比看我多一百倍,还常常和你笑。不是礼貌的笑,是真心的笑!虽然我对中国文化不是了解的很深,可我也是男人,不会理解错的!”
    蓝迪本来还想把抗议程度提高点,可是忽然又中断了,但没放弃,而是换了招转守为攻,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对自己的指控完完整整的扔了回去。
    “这很好啊,等我娶了她,至少半个平难军会成为嫁妆,跟着新娘子来到我们这边。可你呢?你充其量是带着我的武器和信任,灰溜溜的跑过去当入赘女婿。来,用你那颗上士的脑袋好好算算,到底谁的危害更大?”
    但他还是小看洪涛了,别说扣屎盆子,就算把这个人头朝下插进大粪堆里,不出五分钟,依旧能被说成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插进去之前还纯洁,恨不得能长出雪莲花。
    “成啦成啦,洋哥们,你说不过他,何必找虐呢。洪队长的提醒也是好意,知人知面不知心。你不懂,女人的话不能信。走走走,今天咱俩配合干点小活儿。你也该露露手艺了,别总让人觉得只会加油!”
    眼看蓝迪就要被按在地上使劲摩擦了,孙建设赶紧出面打圆场。对于洪涛这张嘴他倒是没亲身体会过威力,可经常看到队员们吃瘪,早就知道进退了。另外他本身就是个直脾气,嘴还笨,非常同情被嘴皮子打倒的人,不忍心看着蓝迪受罪。
    第159章 勇气和责任
    “我是上士,技术上士,不是加油兵!”说实话,蓝迪在这群中国人里最感激的还是洪涛。不仅仅因为这个男人带队救了自己,主要是关于民族、国籍、人种方面的态度。
    如果没有洪涛一而再再而三的坚持,他这个金发碧眼的洋鬼子别说单独指挥外勤小组出任务,恐怕连打杂都得干最累最脏的活儿,更没有建议权。
    可是他最恨的也是这个男人,太不是东西了,没事儿就给别人起外号、用恶作剧折磨人。最最最可恨的是,他会用各种歪理把你驳得体无完肤,让你自己都觉得自己是弱智加二傻子。
    “去去去,到底是加油兵还是技术上士光用嘴说没人信,中国有句谚语,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你出去溜溜,让大家看看到底是啥!”洪涛并没见好就收,还追着人家挤兑呢。
    “好吧,你等着,我是骡子……我是马?孙,这两个到底谁更厉害?”蓝迪傻乎乎的上当了,撸胳膊挽袖子和孙建设向车间里走,连干什么都没问,只关心自己的属性。
    洪涛要让孙建设和蓝迪帮忙干什么呢?就是他所说的那“头”牛。活牛、活马肯定不考虑,白给都不要,没人会养。没有牛马,用什么犁地呢?实际上汽车也成,但有了作物之后就不成了。
    还有个办法,就是在田地两头固定两个电绞盘,由它拉着犁头前进,估计比牛马还好用。可是如果以后还要增加田亩,这个办法显然就不合适了,太不灵活。
    这时候就该阅历出来起作用了,洪涛前两年自驾游钻进了一个不知名的小山村,当时正有人在山坡上犁地。对于洪涛这样的好奇宝宝,看到不认识的东西肯定会凑过去弄明白,这次也不列外。
    那位当地农民犁地的工具很普通也很有创意,他用了一辆电动自行车,后轮朝前,前轮卸掉,装上一只犁头,再把电路稍微改改,让车向后走,就成了一架电动单人手扶自耕犁了。
    洪涛还亲自上手试了试,连他这个第一次使用的城市人都能操作自如,根本没难度,甚至用一只手扶着都可以。那位农民还说了,只要再加装个小零件,这个东西不光可以犁地,还可以播种!
    现在他就要依照记忆中的摸样把电动小铧犁给还原出来,而蓝迪和孙建设就是执行者。这个活儿相对来说有点复杂,光靠他自己没啥把握。
    “我们要种地了?”别看蓝迪也是城市里长大的,刚看完洪涛画的草图就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