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奇幻玄幻

末世鼠辈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末世鼠辈: 末世鼠辈 第427节

    “……他妈的,这叫啥事儿啊,卖了半天命连为啥都不知道,更不知道为谁!”阿良闻言也蔫了,大哥说的没错,和上面那些从来不露面却能掌控全局的大人物相比,自己这些人确实眼界太窄了,完全摸不准脉络。
    “骂痛快了没?要是不想骂了就赶紧去换班,晚上可能有雨,多穿点!”
    自打来到新安全区之后,类似的谈话已经进行过不止一次了,蒋松亭知道阿良不是想找到答案,只是不愿意在这里傻等着。可惜现在兄弟几个的家眷都捏在阿静手里,根本没有想的权利,只能按照命令行事,还半点不能敷衍。
    洪涛和蒋松亭比起来,一个在明一个在暗,前者本该更被动,但现在正好相反,天时地利人和至少占了两样,无论谁或者什么组织,想在已经被封锁的新安全区里活动都很容易被有心人察觉。
    其实用不着太多高科技,办法很笨可非常奏效。套用句俗语,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整个新安全区里凡是有定居点的区域,百分百是疆省移民和本地商会控制范围。
    大人不合适有孩子,男人不合适有女人,人肉追踪并不比摄像头差多少。没有定居点的区域也一样,只要有目标,类似于佳这样的清洁工就会想各种办法靠近,发现线索立马顺着往下捋,几乎没有避开的可能。
    “出来吧,顺着街道走几步,先别抬头呢!”
    但今天洪涛亲自上阵了,把佑罗那套标志性的兜帽长袍穿上,站在十字路口北面一座塔楼的顶层,低头在被三脚架支起来的天文望远镜上观察。当感觉找到目标之后马上拿起对讲机,向笨猪下达了行动指令。
    高个、不胖不瘦、身材挺拔、寸头、走路时两只胳膊前后摆动的幅度低于左右摆动,俗称螃蟹步。只要具备了这几个特点,看上去就和洪涛没啥两样了。
    说着容易,这么多年了,真能和洪涛相像的人少之又少,能近似到百分之八十的几乎没有。不过随着张伟平的回归,突然有个人被洪涛看中了。
    他叫海如拉·巴列诺夫,听名字应该是俄罗斯或者哈萨克幸存者。没错,他出生在哈萨克斯坦,东哈萨克斯坦州的边陲小县,斋桑。
    这是个距离中哈边境只有几十公里的小县城,紧挨着斋桑湖,主要以牧业和渔业为主,经济不是很发达。但历史上这里曾经是疆省很重要的通商口岸,断断续续的开过,又断断续续的关闭。
    巴列诺夫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病死了,靠着母亲独自抚养三兄弟,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小学毕业他就回家打鱼了,收入非常少。
    在他14岁的时候,村前公路上突然多了很多运货的卡车,一打听,原来是中哈边境的吉木乃口岸开放了,商人们正在把面粉、奶粉运过去,换来各种轻工产品,运到州府一转手就能挣不少钱。
    吉木乃口岸距离他家只有50多公里,小巴列诺夫心动了,不想一辈子在别人的渔船上卖苦力,想去口岸碰碰运气。如果能挣点钱回来也买一艘小渔船,家里的生活会改善不少。
    年轻人最大的优势就是胆大敢闯,也可以叫做容易冲动。有了这想法之后,小巴列诺夫没多想,东拼西凑弄了点钱,搭上一辆运货去口岸的卡车,开始他的梦想之旅。
    刚14岁的小孩子去口岸真能挣到钱吗?按照常理大概率是不能,即便能吃苦也没人乐意雇个小孩子干活。但世上永远都有奇迹,巴列诺夫不光梦想成真,还挣到了比一艘渔船多得多的钱。
    原因并不是命好,而是有个好母亲。他父亲是哈萨克人,但母亲是卡尔梅克人,也就是蒙古人的一支。巴列诺夫从小就和母亲用中文、蒙文对话,谈不上有多熟练,能应付日常生活而已。
    这个在家乡根本没啥用的技能,让他在吉木乃口岸混得风生水起。整天啥也不用干,只需穿梭在哈萨克、中国、蒙古商人们之间动动嘴,翻译佣金就刷刷进入口袋。刨去吃喝住,攒个三四年,足够回家盖房子买渔船的。
    第1055章 灵魂拷问
    但他没有回家乡,见识到了外面的花花世界,梦想也随着眼界膨胀了起来。19岁的时候他在吉木乃口岸买下了一个经营不善的小公司,开始了跨国倒爷之旅。
    简短解说,巴列诺夫生意做得很不错,25岁娶了位中国妻子,结婚时已经是斋桑县有名的富豪,转年就有了第一个儿子,可谓春风得意马蹄急。
    这时老天爷又出来捣乱了,丧尸病毒的爆发彻底摧毁了他的人生。媳妇没了、儿子没了、母亲和兄弟也没了,只剩他一个人在布满丧尸的口岸苦苦求活。
    可老天爷不打算一下子弄死他,又派来了萨宾那伙人,路过口岸时顺手救了他,随后就成了最早西部联盟的一员。
    但他最终并没和萨宾那伙人走到一起,而是选择了卡米拉的父亲。结果可想而知,只能逃出基地去了南疆,成为了一名反抗军成员。
    说了这么多,巴列诺夫和洪涛有啥关系呢?这肯定又是老天爷作怪,它给了巴列诺夫一副不错的身板,高高大大的,但没给它一张好脸,眯缝眼八字眉,笑起来不用化妆就是反派。
    洪涛头一次在张伟平身边见到他时足足凝视了十多秒!个头,差不多;胖瘦,差不多;脸型,差不多;眼睛,不光差不多好像还更眯缝一些。如果把头发剃短、胡须刮掉,整个就是自己的升级版。
    遇到这么好的天赐良机,洪涛指定不能一句太巧了就放过去,于是张伟平挑选的清洁工就少了一个,被送到了反抗军的秘密库房单独训练。
    现在洪涛要启用这个替身了,老狐狸从近期一连串的事情当中闻到了浓郁的危险气息。随着斗争的白热化和明朗化,他不敢再托大认为凭借情份,联盟高层里不会有人想歪招。
    狗急了还会跳墙呢,人急了啥事都会干出来。自己现在正把某些人逼向悬崖边缘,急眼是必然。不过急眼也是大漏招,等于是赌上一切,只要失误一次就足以万劫不复。
    自己处于被动不假,但被动与主动有时候互换的非常快。有了巴列诺夫这张牌,洪涛就要试着化被动为主动,逼某些人孤注一掷、铤而走险,最终一败涂地。
    测试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巴列诺夫在笨猪的陪同下围着十字路口市场附近转了转,途中碰到了几次疆省移民主动打招呼,他也隔空挥了挥手,应该是没露馅,动作也还算比较像。
    “你不用学我的表情和动作细节,大体上像就够用了。停,我习惯使用右手,不要用左手干太多细致的活儿。”
    午饭时,真假两个洪涛坐在一起,即便假的使劲儿模仿,差别还是一下子就出来了。熟人不用仔细看,就知道是有人刻意模仿。
    洪涛看着对面那张明显比自己多了点欧美人立体感的脸,彻底断了百分百全仿真的打算。巴列诺夫只是外型和轮廓和自己很像,远达不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不管怎么练习,近距离脸对脸也瞒不过熟人。
    “是的,佑罗先生,我记住了,很快就能改过来!”
    巴列诺夫并不是被谁强迫来当替身的,实际上当他听说要和佑罗大侠吃住在一起时显得非常兴奋,基本没有恐惧。到来之后训练也真的很自觉,经常站在屋角长时间模仿洪涛的动作和神态,或者对着镜子练习。
    “你难道不怕危险吗?当替身走上舞台时往往都是最危险的时刻。”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让洪涛放弃百分百代替的想法,口音。巴列诺夫的汉语很不错,达到了可以听懂部分引申含义的程度,还会讲酒桌上的小段子。但只要一张嘴就能听出浓重的口音,和疆省牧人很像。
    在一部分疆省移民脑子里,佑罗大侠是可以操着一口生硬汉话的,但大部分认识自己的人不用看,只需听一听就知道谁来了。京城话和普通话有时候很像,有时候又有独特的发音,不太容易短时间内掌握。
    “……在离开伊犁的晚上我已经见到了所有危险。危险就像沙尘暴,躲不过去,一切交给真主安排吧!”听到这个问题,巴列诺夫淡淡一笑,放下筷子撩起上衣。
    他用肩膀、腰侧的枪伤和深深的虔诚,完美回答了问题。完美得洪涛都找不到话题了,这也是不太喜欢宗教的主要理由,他们不讲理,说不过你就喊口号。
    但宗教确实有用,比如说清洁工成员,绝大部分都是虔诚的教徒,参加这么危险的工作并不是想跟着洪涛一起追逐真理,而是在完成真主的心愿,为此不惜前赴后继送命。
    洪涛自己也是个气人有笑人无的玩意,只要看到别人有好东西心里就痒痒。如果手底下也能有几百几千这样的人,啥联盟不联盟的,太小了,必须向着地球球长进发。
    新安全区的罢市行动进行了整半个月,让京城基地甚至整个东亚联盟成员大跌眼镜。刚开始,大部分人觉得又和几年前一样,是某些不太安分的人利用疆省移民瞎折腾,肯定昙花一现。
    可这次明显不太一样了,罢市仅仅就是罢市,没有大规模聚集抗议,也没有和治安队的小规模冲突,新六区、新七区一片安详。据说疆省流民们正在几块靠近水源的荒地上开垦耕种,争取在冬天来临之前再收获一批蔬菜。
    不信吧,只要打开收音机,每天都能听到清脆的女声在讲述新安全区里发生的事情。信吧,不太合常理,难道管理处和联盟政府是废物,连区区二三万新来的移民都震慑不住?
    今天电台里的女声从早上到中午再到晚上都在讲一件事,关于安全区内部房屋和土地的归属问题。她提出了一个之前可能有人想过,但没人真正去关注的问题,流民的房子、土地,到底该不该归联盟政府所有。
    如果该归,那联盟政府是从什么地方得来的土地和房屋呢?肯定不是旧世界,还没来得及权力交接旧世界就没了,根本没有遗嘱,更没有证明文件。
    如果不归,那流民们为啥要购买或者租用房屋居住。安全区里确实有建设投入,比如修缮房屋、通水、通电。按照谁先来归谁的朴素原则,算联盟政府的财产勉强说得通。
    那这笔财产该如何分配呢?政府只是个管理机构,不是二房东,最终还要分配给民众使用。按照联盟的基本规则,一切生产资料都属于集体。
    可那是十年前的规则了,当时联盟只有万把人,生产力严重不足,必须采用集体劳动,团结一致才有力气与丧尸和大自然抗衡。现在人口翻了几十倍,基础农牧业、轻重工业、能源医疗都具备了,再吃大锅饭同样会影响效率。
    而且目前也不是大锅饭了,只有正式居民才享有配给,吃喝免费、住房免费、上学看病统统免费。广大流民不光啥也没有还得花钱买房子、租房子住,每天干着最重、最累、最危险的工作。
    十几万人的劳动成果,供一两万人享用,说集体不是集体、说私有不是私有,到底是个什么章程呢?
    同时清脆的女声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不光要求联盟政府给予回答,还号召广大流民们也在脑子里想想,那就是红区。
    红区是不安全的、是非常危险的、不允许私自进入。这个观念经过近十年的强制执行几乎成了众所周知的真理,除了个别亡命徒没人会觉得不对。
    第1056章 灵魂拷问2
    但实际上红区里到底是不是不安全呢,电台里的女人给出了完全相反的回答。她说被清理过的红区很安全,既没有丧尸也没有传染病,除了成群的野兽就是丰富的生活物资。
    不管野兽还是生活物资都是流民急需的,联盟政府为什么放任那么多有用的东西白白烂掉、锈蚀,也不让流民用呢?
    缺乏劳动力?这就是放屁。流民们用别人送货上门吗?只要允许进出红区,他们光着屁股也能用手指头把红区搜刮的一干二净。不光没有怨言,还可以把收获上缴一部分当做税款,以弥补联盟政府当年清理丧尸的成本。
    害怕盗匪横行?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但也不是没办法解决。由联盟政府牵头,抽调一部分治安队或者军人接受流民雇佣。
    每次进入红区都十几个人、几十个人一起行动,得有多大的盗匪团伙才能啃得动?有了那么大型的盗匪团伙,联盟军队是干啥吃的?
    有传染病?那就是纯扯淡,红区荒废了十多年,到处除了植物就是动物,钢筋混凝土的城市废墟已经快变成原始森林了,运输队的车夫常年在其中穿来穿去,怎么没听说谁带着病回来了?
    能有效补充物资储备,解决大量流民工作,上缴不菲税款,无论从哪头算至少也是双赢的好事,这么多年来为啥就一直被禁止呢?
    清脆的女声表示她真不知道,但提出了一种可能。会不会是某些人怕流民依靠红区资源吃饱了肚子、家有余财,然后就不太愿意当韭菜了。
    这玩意就和养鸡一样,从鸡蛋里孵出来的小鸡崽,头一眼看到的就是一排排的笼子,吃到的都是搅拌好的饲料,到死也不会想着去外面转转,尝一尝小虫子是啥滋味。
    它们甚至不知道世界上有太阳月亮,只知道每天开灯吃饭、关灯睡觉。吃饱了在笼子里努力下蛋,一边下还一边互相比较谁下的多,并以此为荣。
    容易管理、节省粮食、下蛋多……面对这么多好处,管理者为啥要把鸡放出去呢?把心玩野了,见识到世界啥模样了,有些鸡就不愿意回笼子里住了,更不愿意当下蛋的机器。
    于是外面有很多黄鼠狼、狐狸、老鹰都吃鸡,还有n多鸡瘟,得了不死也得有后遗症,太危险啦千万别去,就成了鸡舍里每天的唯一声音。到底是不是真的关心鸡,很可疑,说是关心鸡蛋产量倒比较靠谱。
    一石激起千层浪,以前没人提,大家觉得别人都不去自己也不应该去很正常。现在有人公开提出了质疑,流民们不管出于何种理解,自然而然就得多想想。毕竟这个问题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可能无视。
    去哪儿了解红区里的真实情况呢?这事儿还真不难,大家突然发现原来真相一直在身边,运输队的车夫们就是最靠谱的消息源,比问任何专家都直接。
    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四环路的检查站和岗哨警报频传,大部分流民即便从熟识的车夫嘴里打听到红区的真实情况,出于畏惧和习惯,也还都处于观望状态。
    可不管在什么时候,群体里都有比较激进的,或者说更急迫的。红区里有大量生活物资可以收集,对那些生活条件比较差的流民来讲,就是透过乌云射下来的一道阳光,让他们看到了改善生活的一丝希望。
    希望这个玩意也是人类的本性,实际上它是个谎言,因为并没实际出现,且不能百分百肯定要出现,到底能不能出现,全靠你是不是虔诚的坚信!
    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像宗教?没错,人类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成为地球上的霸主,最关键的一点不是会使用工具、发现了火,而是会说谎。
    希望、理想、神灵、来生、主义、经济、哲学,统统都是谎言,全是靠大脑臆想出来的。一小部分人负责撒谎,看谁编的圆满,大部分人跟着瞎跑,这才让群体滚滚向前。
    眼下就有一些流民为了希望开始奋斗了,他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试探、突破安全区和红区之间的封锁线。面对突如其来的偷渡大潮,负责守卫的联盟军队左右为难。
    开枪打吧,明知道那些人只为了吃饱饭,不是威胁,是和自己一样的民众,说不定还见过、聊过,真下不去手。不开枪吧,又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从自己守卫的区域通过,至少在没等到上级命令之前不成。
    俗话说的好,上有对策下有政策,哨兵们很快就找到了两全其美的办法。他们发现偷渡者之后先发出警告,然后故意打不中。
    胆小的听见枪声,看到子弹在附近地面上擦出火化,转头就回去了,胆大的不顾生死那就出去呗。非法电台的广播士兵们也能接收到,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反正跑出去还得回来,到时候再抓也不迟,甚至更划算。
    可惜他们想的有点简单了,或者说还不太洞察人性。十个人偷渡五个人不成功三个人回来时被抓,剩下二个人成功了,真带回来一大包紧俏物资,到市场上转眼换来一大把钞票。
    前面八个失败者的故事仅限于他们的家人、邻居、朋友知道,后面这两位成功者的事迹则广为流传,并随着他们的生活明显改善,成为大部分流民的榜样。
    有了榜样就会有追随者,广播之后短短不到一周时间,东南四环附近的枪声就成了每晚的报时器和天气预报。响枪了,基本就预示着夜黑透了,还是个大阴天。
    要是赶上刮风下雨那就更热闹了,偷渡者们穿着土灰色的衣服,成群结队、顶风冒雨,把身体紧紧贴在地面上,像蚯蚓一般蠕动着向南、向南、再向南。
    随着越来越多的偷渡者成功,城南安全区里逐渐兴起了一个新行业,蛇头!和旧世界里的蛇头差不多,他们有组织、有计划把想吃夜草的流民送出封锁线,再在约定好的地点和时间接应,大大提高了成功率。
    当然了,也有玩急了眼的,居然开枪射击岗楼上的探照灯,从而引发了士兵们的报复。一顿机枪突突突,连组织者带流民打趴下大半。
    流民出现了集体伤亡,内务部自然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勘验,王简正在新安全区里秘密侦查武器走私案,蓝玉儿只好亲自带队前来。
    哨兵开枪打死打伤了流民,军队肯定没法置身事外,张柯同样得亲临现场,盯着政府的人,免得把屎盆子往军方头上扣。
    这两个儿时的玩伴,成了各自团体的代表,必须合作又不能信任,有时候还得故意下套,为自己的团体争取利益,个中滋味只有当事人才知道。
    “这就是你那位偶像爷爷干的好事,他躲在后面用电台鼓动流民当炮灰,把麻烦和黑锅甩给政府,然后站出来假装中立,顺便还转移了联盟政府对新安全区的注意力,一箭三雕,真是好算计。”
    好在发小的感情还在,互相的了解也深,还没完全被团体绑架成为工具人,加上现场情况既简单又明了,没什么可以扯皮的环节,很快就把责任区分完毕。蓝玉儿看着一地尸体和若无其事的张柯,开始说怪话了。
    “你说少了,他老人家要是认真点至少一箭四五只,反正也是一箭,能射多少目标就射多少,箭也有成本,浪费是可耻的。”
    第1057章 灵魂拷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