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言情

为民无悔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为民无悔: 第824节

    二柱摇了摇头:“不去,我可不会。”
    “怕老婆玩意。”光头“嗤笑”一声,拉着卷发下车了。
    看着那两个花衣男子背影,楚天齐不禁犯了嘀咕:要地?要什么地?
    本想找二柱打听,又担心令人警觉,楚天齐只得做罢。
    又走了十多分钟,前方路边村牌上出现了“长梁村”三字。楚天齐拿出座椅下挎包,正好班车停住,便走下车去。
    一个人迎面小跑过来,边跑边喊:“你是楚教授吧?欢迎楚教授。”
    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农业税免的好
    楚天齐一楞,随即摘下墨镜,放在口袋里,然后快步迎上前去,伸出右手:“你是候主任吧?你好,你好!”
    来人有四十多岁,双手伸出,与楚天齐握在一起:“额是贺家窑乡村主任候喜发。楚教授是大教授,能到额们村村来,那真是三生有幸,是额们全村老少的光荣。”
    对方口音很重,但也很是热情,楚天齐忙客气道:“候主任,我就是一个教书的,不是什么教授。”
    “呀,你看看,大教授就是有风度,人样子好的不行行,说话还真不赖。”说着话,候喜发松开双方,来接楚天齐手里的包,“走,去家,去家。”
    “我自己来,自己来。”楚天齐婉拒了对方好意,随着对方走去。
    楚天齐边走边与候喜发拉着家常,候喜发也很健谈。
    虽然候喜发口音很重,好多语句都是以方言为主,但楚天齐都能听明白意思,这里方言与他老家方言差不多。
    当时选择晋北省的时候,还真没考虑语言交流的事,看来歪打正着弄对了。如果到南方去的话,县、乡领导还好交流,应该没什么障碍;要是和村民了解情况,好多村民只会讲方言的话,那就不好沟通了,说不准还会弄出笑话的。
    这次选择调研地的时候,楚天齐首先排除了南方两个省份,他没有参加过当地农业生产,也没有这方面的素材积累。之所以选择在安平县贺家窑乡长梁村,是跟石磊有关。
    如果不限制省份的话,楚天齐可能会选择河西省玉赤县,也可能是许源县或成康市,那里有他熟人,他对那里的农业情况了解。当然,到熟人地方有好处,但也可能无法独立调研,还要被应酬占去许多时间。加之范围划定在晋北省,那三处自是不能考虑。
    到晋北省调研,可以直接通过当地县政府,农经司也专门有相应的介绍信,但楚天齐想先了解一些基层真正的情形。经过考虑,他联系了石磊,也就是后来改名为石重生的那位。果然,石磊以前曾在晋北几个农业县做过技术工作,便给他提供了几处所在。又根据楚天齐的选择,石磊和长梁村村主任候喜发提前打了招呼。本来楚天齐让石磊把自己说成农业技校老师,结果却被冠以了农业大学的教授。
    当听石磊讲了村主任名字时,楚天齐觉得有些耳熟,仔细一回想,原来是与另一个村主任何喜发只一字之差。何喜发是许源县人,曾经是楚天齐负责案件中的重要当事人。
    从村口一直走到村里戏台,又向右拐了几十米,候喜发一指左侧院落:“楚教授,到了。”
    楚天齐点点头:“你请。”
    “呀,楚教授远来是客,哪有额先走的道理?你请。”候喜发很是认真。
    楚天齐不再客气,当先一步走进院子。
    候喜发家里五间房子,都是白瓷砖外墙,塑钢门窗,红瓦屋顶,屋里屋外收拾的很干净。
    候喜发媳妇岁数也在四十岁左右,容貌普通,穿戴很整洁,话不多,一看就是会过日子的女人。
    进到里屋,楚天齐打开挎包,拿出了两瓶酒、一条烟:“候主任,以后少不了麻烦你,这个你收下。”
    候喜发急忙向外推脱:“呀,大教授,这可不行,额要是收你东西,还不让石技术员骂额?再说了,教授来额们村,额们欢迎还来不急,哪能收礼呢?”
    “东西我都带来了,总不能让我再拿走吧。从年岁上说,你是我老哥,带瓶酒也是应该的。你要是不收的话,那我也没法在厂梁村待了。”楚天齐坚持着。
    “好,那额就收下了。”候喜发接过烟酒,端详着,嘴里“啧啧”连声,“好烟,好烟,额见乡书记也过年才抽,这可是首都的烟。呀,这酒是新河大曲,还五颗星星呢,少说也得二三十一瓶吧?”
    楚天齐没有搭茬,只是微微一笑,他不知道对方是真不识酒,还是故意要这么说。新河大曲是他在安平县城买的,一瓶六十八元,烟是从首都带的,一百八十元一条。
    很快,四个热菜上了桌,候喜发张罗着喝酒,非要喝新河五星,在楚天齐建议下,才拿了安平老窖。楚天齐特意叫女主人上桌,但女主人称“已经吃过了”,桌上只有候喜发和楚天齐二人。
    倒满二人杯中酒,候彭发端起了酒杯:“额也不会说什么,楚教授来额们村,要吃好喝好。”
    楚天齐赶忙举杯:“谢谢候主任,给你添麻烦了。”
    候喜发满脸喜色:“呀,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楚教授一看就是个好人,一点都没架子。再说了,不是还有石技术员嘛,额们都不是外人。”
    就这样,两人边喝边聊,说的还很热络。
    几杯酒下肚,候喜发脸颊微红,脑门也微微见汗,放下酒杯后,说道:“楚教授,听说你这次是来做调查研究的,我能帮上什么忙?”
    楚天齐一笑:“不急,先喝酒。”
    候喜发摆摆手:“呀,额知道,你们城里人工作忙,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边谈工作边喝酒,不碍事。”
    听出来了,对方是想打听点“内部情报”呢。楚天齐沉吟了一下,道:“我这次来,也没有具体的调研方向,三农方面的事都想了解一下,比如农业产业结构,比如农民负担,比如科学种田,比如一些农业政策实施情况等等。”
    候喜发“哦”了一声,略一思索,打开了话匣子:“额就是个农民,产业结构什么的弄不明白,科学种田也就知道点皮毛,可额知道一点,国家对老百姓真不赖,党中央就是老百姓的知心人。就拿农业税来说吧,从古到今交了两千多年,那可是皇粮国税,到额们这说不交就不用交了。历朝历代哪有这样的事?额们就赶上了。
    这还不算,还给额们种地农民发补助,一亩地就补了几十块钱。以前交税、交费,一家至少要交四、五百,现在反过来挣五六百。听说以后还要给种子补贴,还有什么化肥补贴,反正只要一种地,国家就给钱。要是粮食买的贱了,还要给补钱,从古到今哪有这样的好事?”停了一下,候喜发又道,“就是以前种地交钱也是应该的,本来就天经地义,那时候国家也穷,更不容易。现在国家也更富了,对额们农民就更好了。”
    楚天齐不禁暗自好笑,别看候喜发已经喝了好几两酒,但做村主任的觉悟还没忘,还知道最后把话收一收。更让他高兴的是,本来自己不想过早暴露调研方向,不曾想对方却主动说了出来。于是他慢不经心的说:“候主任说的是,国家对咱们真好,对农民兄弟更好。减免皇粮国税,那可是开天辟地头一回,这么一减,好处可太多了。”说到这里,楚天齐提起酒杯,“来,主任,喝酒。”
    喝掉杯中酒,候喜发连连点头:“呀,可不是。以前的时候,收个农业税可难了。有的是家里人口多,有的是里家里有病秧子,负担都重,可有的就是耍赖不想交。一开始是几个赖皮挑头,三闹两闹把好人也带坏了,也不给交。每年一到收税的时候,额就头疼,一边是老百姓,一边是政府,可不好闹了。乡里逼着额们这些村干部,村里又是七大姑八大姨,勾连着亲戚,深也不行,浅也不行。就因为收个税,本家不亲了,小姨子也说六亲不认了,其他村民还说额们偏心眼,真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来,喝酒,想起来就隔应。”
    陪着对方干了杯,楚天齐又给对方倒上。
    喝了几杯后,候喜发继续说:“现在可好了,村民看见额不躲了,亲戚也长走跳了,见着额们这些干部可亲了,经常没话找话。”此时候喜发说话多少有些不利落了。
    楚天齐道:“是吗?不就是不用跟他们追着要税了吗?他们也不至于这么……”
    候喜发接了话:“可不是,他们还等着领补贴……”话到半截,候喜发忙又改了口,“套近乎也没用,该多少就多少,国家政策在那摆着呢。”
    “对,对。”楚天齐又忙附合着对方。
    候喜发又换了一个话题:“不只是额们工作好做了,农民地位也提高了。以前的时候,都看农民是乡巴佬,受苦多,挣的少。现在可不一样了,只要有地,还没干活,政府就能给钱,城里人不干活都还没钱呢。”
    听到这里,楚天齐心中一动,心里思虑着有一件事不知当问不当问。
    正这时,“扑通”一声,候喜发趴在了桌子上。
    这可把楚天齐下了一跳,赶忙叫着:“候主任,候主任,你怎么了?”
    女主人适时走进了屋子,说道:“楚教授,没事,他没酒量,就这样,平时喝二两都倒。”
    楚天齐“哦”了一声,长嘘了口气。
    “别趴这儿,上炕去。”女主人伸手去扶候喜发。
    候喜发仰起头,哼了两声,又冒出一句话:“农业税免的好。”然后再次趴到了桌上。
    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这么下去可不行
    当天晚上,楚天齐住到了长梁村村委会,是长梁村书记带他来的。
    在把候喜发刚弄到炕上后,长梁村书记就到了候家,那时楚天齐正准备离开,否则也太别扭了。长梁村书记是一名六十多岁的老者,自称姓贺,村书记把楚天齐带到了村委会,楚天齐回敬了村书记两包烟。
    村委会一共三间屋子,给楚天齐使用的是最东边一间,屋子不大,但收拾的挺干净。屋子里放了一张单人床,还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文件柜、一个电视,暖瓶、烧水壶、纸、笔、茶叶一应俱全,被褥也是新的。唯一不方便的,就是厕所在院里,没办法,农村就这条件,这已经是接待贵宾的标准了。
    村书记走后,楚天齐又看了会儿电视,在看完天气预报后,去了趟厕所,便上床休息了。
    可能是昨天没休息好,也可能是喝白酒的原因,躺在床上时间不长,楚天齐便睡着了,睡的还很香。
    ……
    第二天早上,楚天齐刚洗漱完,候喜发就来了。
    一进门,候喜发就说:“楚教授,实在抱歉,额夜儿个失态了。第一次见到大地方来的教授,激动的不行不行的,你不会见笑吧?”
    对方如此一问,楚天齐还能说什么,只能回道:“理解,理解。”
    “额就说吗,楚教授什么人没见过,还能笑话额一个乡下农民?可额老婆非说丢人丢到家了,真是头发长见识短,没见过大世面。”候喜发说到这里,话题一转,“楚教授,洗脸没,洗完就吃饭去。”
    “好,吃饭去。”楚天齐拿好随身物品,锁好门,和候喜发出了屋子。
    走在路上,楚天齐说:“候主任,我可能要在这待一段时间,不能总去你家吃吧?能不能从哪给我找一个电饭锅和电炒锅?我自己做饭就行。”
    候喜发摆摆手:“说甚咧?你还能吃多少,现在粮食也不缺,就是多双筷子嘛。”
    楚天齐道:“主要是太麻烦你们了,嫂子每天还得专门候着,我觉得实在过意不去……”
    候喜发打断了对方:“楚教授,夜儿个你一来,额就看你是实诚人,好处的很。难道额看错了?你要是瞧不上额这个农民,就自己开火做饭。”
    听对方如此一讲,楚天齐不能再说什么了,否则就显得太矫情,也好像真看不起对方似的。
    其实楚天齐提出自己做饭这个要求,一是觉得太麻烦对方,不好意思打扰;二是自己做饭,也方便、自由。更重要的是,他担心再出现昨天的情况,候喜发一旦喝醉,屋子里只有自己和女主人,实在多有不便。即使自己立刻就走,也好说不好听,没准就会传闲话。他既不想自己惹上是非,更不愿给候喜发一家带来麻烦。
    早饭依然炒了好几个菜,让楚天齐实在过意不去,便决定在走之前或是方便的时候,给候喜发家交些伙食费。
    吃早饭时,楚天齐谢绝了候喜发喝酒的建议,候喜发也没再坚持,整个过程用时很短。
    早饭结束后,候喜发引领着楚天齐从家里出来,径直来到了路边的田地里。
    大部分农田里都有了人,都在忙着播种前的准备。
    一个老汉主动走了过来:“主任,这是家里亲戚?”
    “呀,额家哪有这亲戚?这是城里来的楚教授,是大学里的大教授,额家亲戚里,连个教初中的都没有。”候喜发示意着,“楚教授是来调研的,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什么?”老汉忙问。
    候喜发道:“调研那叫科学种田、农民负担甚的,反正人家问什么,你就答什么。”
    “科学种田?种地还有么科学不科学的?祖祖辈辈不都这么种过来的?”老汉不以为然。
    “老耿,这你就不懂了,这科学种田嘛,就是,就是额也弄不机眯。还是让大教授给你说吧。”候喜发把头转向楚天齐。
    楚天齐觉得有些别扭,但还是把现学的东西讲了出来:“科学种田就是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制定科学的技术措施,进行农业生产,使农产品达到稳产、高产,还品质好,成本也低。”
    老汉摇摇头:“闹不机眯。”
    想了一下,楚天齐又说:“就是按照一套规律来,能够让粮食产量高,质量好,花钱也少。”
    老汉“哦”了一声:“闹半天是这么回事,机眯了,机眯了,就是又省钱,粮食还好。那敢情好,哪有这法法?你有?那就教教额。”
    “呀,老耿,怎么说话呢吗?人家大教授能专门教你?”候喜发斥道,“大教授没有那么多时间呀。”
    楚天齐一笑:“科学种田需要很多步骤,在选种、育苗、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都有讲究,都有一套专门的方法。”
    “呀,怪不得呢,额的乖乖,额就说嘛,哪有那好事,少花钱还能弄出好粮食来?闹半天要多费事呀。”老汉一副豁然开朗神情。
    楚天齐说:“虽然多花费了一些精力,但是产出比值大了好多,肯定是划算的,不过这需要因地制宜、因作物制宜,根据当地生态条件、经济条件不同,采用不同的措施。”
    “哦,哦。”老汉连连点头,“呀,那就更麻烦了,一块地和一块地都不一样,太费事了。”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嘛!那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候喜发接了话。
    老汉“嘿嘿”一笑:“是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不对,天上还真就掉馅饼了,现在不交税,还给补钱,这就是天上掉馅饼的事,一亩地要补……”
    候喜发打断了老汉:“问什么就说什么,人家说科学种田,你咋又扯一边去哈?”
    “对,对,科学种田,要科学种田。”老汉连连点头,“这个教……教……你教额科学种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