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重生

七十年代活色生香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七十年代活色生香: 第55节

    谢华香点点头:“有的。”来插队之前,她妈胡爱春想方设法给她换了不少全国通用的票证,几乎是把家里未来两年能够得到的票证都许出去了,才换来这些让她带在身上,就担心她有什么需要的东西买不到。
    幸好谢华香知道很快这些票证就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就算是留着也没什么很大的用处,不然的话她也不忍心平白无故地接受父母的这份馈赠。
    “饭盒两块五,一张工业券,勺子八毛,不用券。”售货员一边说,一边拿出一个小本子,在上面写下货品的详细信息。
    谢华香拿出裹着钱和票证的手绢包,找出一张工业券和一张两块、一张一块和一张五毛的钞票,递给了售货员。
    售货员“唰”地一下从小本子上把刚才写的纸条撕下来,连同谢华香的钱一起夹在了一块木板子上,木板上还带着一个钩子,她把木板挂在了头顶上的一根拉得笔直的铁线上,然后熟练地用手一推。
    那木板也“唰!”地一下,顺着铁线平稳地滑动到了角落里,然后缓缓减速,正好停在一张桌子的上方,那里有个带着蓝色袖套和黑框眼镜的男的,抬起头来,摘下了木板,在桌面的算盘上噼里啪啦地打了两下,然后拉开抽屉,慢条斯理地找出两毛钱,夹到了木板上,干净利落地推了回来。
    第102章
    这时候售货员已经把谢华香她们买的勺子放进饭盒里面,然后拿一张牛皮纸把饭盒包了起来, 随即取下木板上的两毛钱, 一起递给了谢华香:“拿好了。”
    沈丽华看得好生有趣, 寻思着要是以后家里也能弄个这样的东西就好了,要递个什么东西都用不着走路, 只要唰地一下甩过去就好。
    接下来谢华香又给沈丽华买了一个洋锡皮铁桶, 一个搪瓷面盆还有一个搪瓷口杯, 让她带到学校里用,至于牙刷和毛巾, 她带来的还有新的没用完,这个倒暂时不用买,到时候给一套新的她带过去就可以了。
    谢华香还在店面靠里的位置发现了一个高档用品的专区,有崭新锃亮的自行车、红色外壳的小方盒子电视机、长方形的收录机,就连缝纫机都有。
    这时候条件好的结婚讲究个“三转一响”, 这儿可都齐了,不过这些东西,哪怕是谢华香, 现在也还是买不起的, 电视机、收录机什么的,队里现在还没通电, 暂时也用不上。
    倒是自行车的用处很大,以后肯定要经常跑县城的,自家买一台自行车就方便多了,不过买自行车要自行车券, 还得想个办法,看能不能弄到。
    谢华香的心里还在盘算着,沈丽华悄悄拉了拉她的衣角:“谢姐姐,咱们走吧!”这里的东西太高级了,她站在这儿都觉得浑身不自在,生怕人家一个不高兴让她们买不起就上一边儿去。
    谢华香可没想那么多,她大大方方地问人家:“请问卖文具的地方在哪里?”
    “二楼!”那人抬手指了指头顶上。
    谢华香带着沈丽华上了楼梯,二楼主要是卖纺织品的,各色各样的布料、成衣,床单被面什么的,不过颜色多以灰、蓝为主,低调耐脏,偶尔也有一些浅色和带花纹的,仿佛万绿丛中的一点红花,特别显眼。
    刚好学校用的床上用品也要买一些,谢华香按照宿舍床的尺寸买了一张席子和一床蚊帐,床单被子也买了一套,在家里沈丽华和沈家奶奶一起睡,被褥也只有一套的,不但早就破旧不堪,而且让她带去了,让阿婆用什么啊!
    本来谢华香还打算再买一床棉被,可沈丽华死活拦着不让,为了她这次上学,谢姐姐花钱花得简直让她触目惊心,她知道自己家里的情况,她哥是肯定拿不出来那么多钱的,这钱可都是人家谢姐姐的。
    “真不用买,过两个月就能收棉花了,到时候每家都能分到有棉花,找人打一床棉被就可以了。”沈丽华告诉谢华香。
    想着现在天气也还热,暂时用不着棉被,谢华香便没有坚持,听了沈丽华的话到时候再说,反正如果真的有需要,到时候再买也不迟。
    接下来找到文具的柜台,柜台里摆着的文具盒是这个时候常见的那种铁皮文具盒,盒面上的图案有两种,一种是印着《红灯记》的剧照,还有一个印着腾云驾雾的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卡通形象,打开来,盒盖的背面还印着乘法口诀表。
    “喜欢那一个?”谢华香问。
    沈丽华小心地摩挲了一下售货员拿出来让她们挑选的铅笔盒,最后点了点孙悟空的那个,小声说:“想要这个。”
    “行。”谢华香对售货员说,“那就要这个,另外还要一支钢笔,有什么适合初中生使用的?”
    售货员点了点柜台上的玻璃:“最好的是英雄牌,八块钱一支,学生用的大多数都买这种,百利牌的,一块钱。”
    这个时代的英雄钢笔质量好的很,谢华香自己就有一支,用了好几年了,出墨一样润滑顺畅,好用得很,好钢笔是一次投资,永久受惠,所以她毫不犹豫地就买了一支英雄牌的蓝色钢笔。
    书包倒是不用买了,谢华香已经自己帮沈丽华缝了一个,她手艺好,自己缝的挎包比柜台里绣着红五星的军绿色挎包还好看呢!
    把用得上的东西林林总总都买齐了,谢华香看了一下手表,时间也差不多了,现在走到桥头那边刚刚好,带着沈丽华正要离开,眼角突然瞥到柜台里的男式解放鞋。
    解放鞋是一种胶底布鞋,军绿色的鞋面,黄色胶的鞋帮和黑胶鞋底,比一般的布鞋要耐穿得多,是这个时代最流行的一种鞋子了。
    不过这个流行,也仅限于在城里人之间来说的,在谢华香插队的安吉村,几乎就看不见解放鞋的影子,唯一仅有的一双还被它的主人穿得趾高气昂,恨不得天天在人前显摆,那就是所谓城里有人的沈伟军了。
    至于沈庭生,在谢华香的印象里,他只有一双旧布鞋,平时还舍不得穿,只有上县城之类重要的时候会穿上,平时下地里干活,要么是赤脚,要么是穿一双草鞋,形状好看的一双脚晒得黝黑,脚底下厚厚的一层茧子,真叫人心疼。
    谢华香二话不说,让人按照沈庭生的鞋子码数买了一双解放鞋。
    沈丽华好奇:“谢姐姐你买这么大的鞋子干什么呀?”
    “给你哥的,过些时候天气冷了也给你买一双。”沈丽华倒是好些,虽然也是穿布鞋,但她哥心疼她女孩子,从不让她光脚。
    “我不用,我的鞋子够穿的,去年阿婆才刚给我做了一双新的,省着点儿穿,够穿两年呢!”为了防止孩子的脚长得快费鞋子,一般乡下人给孩子做鞋都会特地做大一些,最起码得能穿上两三年,才不至于太浪费,两三年穿下来,鞋底也该磨得差不多了,还有很多小孩脚趾长得快,把鞋头都顶穿了一个洞,也还是照样穿呢!
    买完鞋子,两人赶到桥头,刚好沈大队长也办完事来到桥头,两人上了车,沈大队长赶着牛车就出发了。
    车架上比起来的时候多了一个草筐子,里边有几个深棕色的玻璃瓶,为了防止打破了,周围裹了好多稻草,沈大队长告诉她们:“那是农药,有了这个,以后田里的禾苗就再不怕被虫子咬坏了。”不过这东西有毒,让她们小心些,千万别用手去碰。
    谢华香自然是不会碰的,这农药虽然盖子盖得好好的,但仍然散发出一股让人不愉快的气味,沈丽华也嫌弃得很,坐得离草筐子远远的。
    沈大队长见她们又是桶又是盆的买了一大堆,也有些好奇:“哟,怎么置办这么些东西呀?好事近了?”主要是那搪瓷脸盆平时基本上只有一种情况会有人去买,那就是姑娘家买来结婚当嫁妆的,这一个脸盆带过去,可以用几十年不用再买了。
    所以百货商店里的搪瓷脸盆只有一个款式,就是盆底印着大红双喜的,谢华香当时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反正她家里也是用这样的脸盆,都用了十几年了,早就看习惯了,并没有把这个红双喜跟办喜事联系起来。
    这会儿见沈大队长的表情有些奇怪,才知道他大概是误会了,连忙解释说:“幺妹不是快要到县城上中学了嘛,买给她到时候住宿的时候用的。”
    沈大队长赞叹:“你对你们家幺妹可真舍得,要是我们家婆娘,肯定说买什么脸盆啊,上山砍根木头自己箍个盆就得了。”
    谢华香笑了笑:“还是这种脸盆用得方便,对了,大队长,回去我想去大队借点儿红漆在这些桶和盆上写上名字。”
    “没问题,你只管过来就是了。”大队里的红漆是一直都备着的,用来在墙上刷大标语用的,啥时候墙上的标语褪色了,就得及时补上,不然上边的领导下来检查发现了,那可是要挨批评的。
    回到村里,两人先去了一趟大队,问大队会计借了一点红漆,用一根木棍蘸了,在锡桶、脸盆和饭盒上都写上了沈丽华的名字,然后等油漆干透了这才回的家。
    回去之后沈家奶奶免不了把沈丽华埋怨了一通,怪她不该花了谢华香的那么多钱买这些东西,谢华香知道老人家都俭省,也没有在意,说了几句好话就过去了。
    沈庭生跟沈大壮、王卫青他们几个一起收工回来的时候,看到这些东西,也只是认真地看了几眼,并没有说什么,倒是沈谷仓大呼小叫地好好表达了一番羡慕之情,一叠声地说他明年小学毕业以后也要考县城的中学。
    沈大壮拍着他的脑袋说:“只要你能考上,你丽华姐这儿有什么,你爹我照样给你买。”
    “说话可要算话啊!”沈谷仓仰着头说。
    “哥,谢姐姐还给你买了双鞋子呢!”沈丽华见谢华香一直不把给她哥的鞋子拿出来,实在忍不住了。
    沈庭生目露诧异地看着谢华香:“鞋子?”
    谢华香本来想着晚上人没那么多的时候再拿出来的,既然说开了,索性就回房把那双解放鞋拿了出来:“试试,看合脚不?”
    崭新的解放鞋拿在手上,沈庭生有点儿手足无措:“这么好的鞋子,要,要不还是先不穿吧!”
    谢华香笑了起来:“叫你试试,看看合脚不合脚,不合适的话我得拿回去换。”
    “没事,不合脚的话可以给我穿,我肯定合脚的,挤也肯定能挤进去。”王卫青插嘴道,这么好的解放鞋,可把他羡慕坏了,“啥时候才会有人像嫂子心疼庭生哥那样心疼我,给我也买一双解放鞋呢!”
    谢华香啐了他一口:“你着什么急啊,以后等咱们养猪种菜赚了钱,你想穿什么没有?”
    沈庭生拿着鞋子在脚上比划了一下,突然把一双鞋子都放在桌面上,匆匆跑了出去。
    第103章
    “诶?怎么跑了啊?你又不是小媳妇,害什么羞啊!你不穿我可穿了啊!”王卫青伸出大手, 一把抓起桌上的解放鞋, “瞧瞧这布料、瞧瞧这胶底, 多厚实。”
    沈庭生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别动,我洗脚呢!”
    “哈哈!”大伙儿都笑了起来。
    沈庭生把脚洗干净了进来, 又用抹布擦干了, 这才小心翼翼地把鞋子往脚上套, 谢华香的码数选得很准,不长不短, 不胖不瘦刚刚好。
    “挺合适的。”沈庭生把穿着新鞋子那只脚搭在另一只脚的膝盖上说,嘴角微微往上翘着,压都压不下来。
    “两只脚都穿上,站起来看看啊,站着试才知道是不是真的合适。”谢华香说。
    “幺妹, 快过来把地扫扫。”沈庭生喊了一嗓子。
    其实沈家奶奶每天都有扫地的,家里的地面干净得很,但沈丽华还是颠颠地跑去拿了扫帚过来, 特地把沈庭生脚边的地面又扫了一遍。
    沈庭生这才把双脚都放在地面上, 原地踏了两步,只觉得脚底的橡胶柔软而有弹性, 双脚踩上去无一处不妥帖舒服,心里面美滋滋的,只是碍于太多人在场不好意思多说什么,只闷闷地低头说了一句:“合适。”
    就赶紧坐下把鞋子脱了下来, 随即又怜惜地用手掌抹去鞋底上沾上的一点灰尘。
    “干嘛脱下来呀!”谢华香不满地说,“买了给你就是用来穿的,还是说你不想要啊?不想要趁早说,我拿回去退了,还能给幺妹买双新鞋子上学穿呢!”
    沈丽华赶紧摇手:“不行不行,我不要。”
    “晚上还要去干活呢,穿了浪费。”沈庭生低声道。
    “你穿不穿?不穿我真不给你了啊!”谢华香威胁说。
    王卫青也跟着起哄:“对,不给他了,给我吧嫂子,穿上新鞋我一定好好干活,保证不偷懒。”
    沈庭生把鞋子往怀里护了护,给你?想得美!他不情不愿地把鞋子套在了脚上:“穿了。”
    谢华香这才满意,笑眯眯地招呼大伙儿吃饭,一边吃饭一边顺便告诉他们,她已经找到门路去买些小鸡崽回来了,让他们这几天想法子找个地方搭个棚子,用来养小鸡崽。
    还好现在天气不冷,就算没有母鸡带着,小鸡崽应该也不容易夭折,这一批小鸡要真能养起来,到时候母鸡生蛋又孵小鸡,可就源源不绝了。
    接下来的几天,沈庭生天天穿着新解放鞋,白天去上工,晚上去干私活,都穿在脚上,谢华香欣慰之余,又感觉有些奇怪,这鞋子怎么天天穿着干活还这么干净啊,除了鞋底沾上了一点点泥土之外,看起来就跟新买回来的时候没什么两样。
    这天早上,几个干活的大男人从地道那边出来之后,谢华香实在没忍住问了一句:“你这鞋子怎么穿的,怎么都不脏呢?”
    王卫青一脸兴奋正要大声说话:“我知道,嫂子……”突然被沈庭生从后边捂住了嘴巴,“没什么,就是我穿得比较爱惜,脏了都及时洗干净。”
    “才不是呢!”王卫青狠命地挣脱了沈庭生的钳制,一边往外跑一边大声嚷嚷,“他这鞋子从来都舍不得穿,每次你一没瞧见,他就脱下来揣怀里了,不干净才怪呢!”
    终于把沈庭生的秘密说了出来,王卫青得意地一边哈哈大笑一边跑远了。
    沈庭生不自在地挠了挠后脑勺,对谢华香说:“那个,我就是觉着干活用不着穿这么好的鞋子,糟蹋了。”
    对谢华香来说,无论给他什么东西都绝对说不上“糟蹋”这两个字的,不过她也能理解,穷苦惯了的人,打心底里就是会珍惜物件,现在就算是逼他穿上也是没用的,只会越发让他觉得不自在,等以后经济条件宽裕了,他自然会愿意穿的。
    所以谢华香笑了一下:“今晚咱们上县城,我托人买的小鸡崽应该买到了。”
    下午收工以后,沈大壮和王卫青继续去山里干活,沈庭生和谢华香吃完晚饭之后,收拾了一下,挑着一担箩筐就上县城了。
    带着箩筐去是沈庭生提出的,几十只小鸡崽呢,总不能用手捧着回来。
    既然是去做坏事,自然就不能借队里的自行车了,这会儿也没有顺风车可以搭,只要靠自己的双腿走出去。从村里到县城,一个大男人脚程快的话,大概要走上两个多小时,再加上谢华香这个不习惯走远路的,大概就要走上三个多小时了。
    谢华香按着沈庭生非要他穿上了解放鞋,她自己也穿了一双方便行走的回力运动鞋,两人就一起出发了。
    路上沈庭生有些不放心地对她说:“咱们这儿走到县城可能要三个多小时,你要是实在累的话就跟我说,咱们慢慢走,不着急。”
    “那我要是走不动了,你能背我吗?”谢华香问。
    “肯定可以呀!”沈庭生回答。
    于是,一路上,沈庭生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你累不累?要歇会儿不?要不我背你吧!”
    “渴不渴?先喝口水,要不我背你吧?”
    这时候他们大概已经走了一半的路程,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了,幸好月色还不错,借着月光还可以看得清眼前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