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晚唐浮生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晚唐浮生: 晚唐浮生 第91节

    说罢,又看了看店里那三十余名身背步弓、刀枪的汉子,顿时闭上嘴巴不说话了。
    三十几个弓马娴熟之辈,说不定手上都沾过血的,与他们理论下去有用吗?
    刘三斗也懒得和他多废话,有这工夫,还不如闭目养神一会呢,此去同州马行可不近。
    今年马匹生意火爆,同州、华州、富平、长安、武功这五个关中马行的马匹都卖光了。卖得最多的其实不是战马,而是挽马和驮马。
    银川牧场的青海骢,就像人一样,自然不可能匹匹一样。有的长得高大神骏,此良马也,可卖高价。有的长得一般,亦可做战马。有的矮小一些,可做骑乘用马、拉车的挽马或驮载货物的驮马。
    如今局势紧张,战云密布,战马、挽马、驮马、骑乘马都有很大的需求。
    运粮食的马车,一辆运二十余斛,还不够三十名军士一月的消耗量。如果是三万名军士,一个月的军粮消耗量就要超过一千辆马车来运。事实上前线不可能只储存一月军粮,除非真的无粮,不然怎么着都要囤积两三个月的,以免出了意外,粮道被抄截。
    此外,还有草料、军械及其他各类物资,同时需要几千辆马车来运货是很正常的,这对挽马的需求量就很大了。
    驮马亦如是。在大车不便通过的地方,就需要马骡驮载货物,需求量同样不小。
    所以今年银川牧场的生意确实好,上半年直接卖出去了五千多匹马,其中挽马、驮马最多,都是关中州县采购的。
    不过到了下半年,战马的生意应该会好起来了。
    战争嘛,无所不用其极。有时候为了胜利,拼命赶路,一趟累死数百匹、千余匹都很寻常。如果再有骑卒交战、冲阵,死个几千匹都不奇怪啊。
    青海骢比李克用的草原马质量要稍好一些,关中、金商、三川、陕虢、河中等地的客户非常喜欢,皆优先选购。定难军的马行最远甚至开到了昭义,马行总办裴通手底下有千余弓马娴熟之辈,一年要花费卖三百匹马得来的钱帛养这些人,不过还是值得的。
    世道不靖,不养些人手如何能做生意?看看各地的商行,但凡要穿州过县做生意的,都养了不少人,器械齐全,弓马娴熟,反正成本都会加在货物上面。
    “这位客人可误会了。大通马行的人,素来济难解困。魏博乱军、河东豺狼,搅和得河阳、昭义等地不得安宁,大通马行出钱粮拯救疲民劳人,此义举也。”店主走了过来,给读书人端上了汤饼,道:“若不是家业都在这边,某也去夏州了。听闻那边安定得很,军士不劫掠百姓,赋税轻,党项也被收拾得很老实,与关中大不一样。客人亦是读书人,不妨去看看,回来可和某说说,传闻到底是真是假。”
    “夏州穷困,有吐蕃之乱、党项之祸。”士子摇了摇头,道:“胡风浸染之下,民皆好斗,动辄死伤人命。代宗朝以后,多有人仕宦那边,某读过散记,不是什么好地方。”
    “再差,能比战乱之地差?”店主叹了口气。
    “关中也不一定就会打起来。”士子说道:“义武王大帅已经启程前往河中,若能成功赴任,这仗便打不起来。”
    王处存确实已经启程,此人也真的是个忠臣。最初朝廷让他移镇,他上表说易、定新收复,人心未安,不好离任。后来朝廷催促他上路,他推托不过,竟然真的上路了,要去河中赴任。
    结合以前听闻黄巢攻破长安后他大哭的事情,随后又从河北千里迢迢带兵至关中平乱,王处存对朝廷、对皇帝真的没话说,难得的忠臣一个。
    “唉,兴许你说得多,某没读过书,不太懂这个。”店主道:“但盐价涨了,一斗百五十钱,河中商家还是有见识的,到现在还在抢购粟麦稻谷、布帛匹练,价钱一日两涨。某也不希望打仗,这生意还得做下去。”
    士子被店家这么一说,也有些不确定了。王重荣治河中多年,王处存赴任,一府四州真的买账吗?若不买账,运气好还能打转回去,运气不好被人袭杀,都无处伸冤。
    这仗,确实很有可能会打!
    “休息够了,走吧。”靠在木柱上假寐了一会后,刘三斗起身道。
    而随着他的命令,三十余位马行护卫立刻检查器械,出门招呼在路边休息的民户起身赶路。店主一家从厨房内搬出一筐又一筐的胡饼,都是刘三斗他们买的,补充队伍里的存粮。
    在陕州马行时,他们携带了万余枚醋干胡饼及百余斛粮豆,够吃半月。每至一地,他们也会拿出钱帛采买吃食,尽可能补充消耗,直至抵达下一个马行为止。
    刘三斗曾经算过,如果是从河阳护送百姓到绥州,平均一户人路上要消耗七斛粮食。百姓们出门前可能有一点粮食,也可能没有,总之消耗是非常大的。
    一千户,就是七千斛粮,相当于卖两三百匹马的收入。一年如果有四千户,一千匹马的钱就没了。刘三斗对此很是心疼,但大帅觉得无所谓,甚至认为很值得。若不是实在没法弄到更多的人的话,大帅恨不得拿出一半的卖马钱去招揽移民。
    当然随着绥州对外贸易的持续兴盛,去过夏绥的商人越来越多,有关横山北面那个世界的真实情况也开始小范围传播着。
    在关中北面的富平八县,人们对保境安民、吊民伐罪的邵大帅印象不错。随着关中战云密布,有些人干脆一咬牙,直接北上了。
    这种自发性的移民,现在还很少,但随着天下局势越来越混乱,相信会越来越多。
    离开野店后,刘三斗一行人走了七天终于到了同州马行,将这些河阳民户交给下一波人带往丹州。而他们自己,则将返回陕州。
    如果不出意外,刘三斗还将继续在陕州坐镇四年。四年后调往河中,轮换不停。而在此之前,他还在昭义镇待过,经历可谓丰富。
    其实像刘三斗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来源亦很复杂。有从军中退下来的年纪较大的军士,一般都四十多岁了,气力不如以往,不再适合一线厮杀。也有在关中招募的新人,甚至还有不少横山党项。正是这些人日复一日持之以恒的工作,才使得大量关东难民或军士家属得以穿州过县,到定难军地盘上开始新的生活。
    几年来,他们中也有不少人因为各种原因死伤。有病死的,有被匪众袭击战死的,有被乱兵劫掠杀死的,每一个战死或伤残的,家人若在定难六州,都可以月领粮赐一斛,直领十年,与军士标准一样。
    为了弄人,邵大帅确实下了大本钱。
    当然这也离不开其他藩镇的配合,陕虢、河中是关键。王重荣、王重盈兄弟长袖善舞,从来不得罪邻镇、强镇,甚至还故意交好。若是换了魏博那种恶邻,邵大帅估计也没法做这生意,马行早点关门了事。
    所以说,在邵大帅那边,对王重荣兄弟的印象是非常不错的。再加上他也不愿李克用的姻亲王处存当河中节帅,只要王重荣钱粮给得到位,没说的,这一把就帮你又如何。
    藩镇之间,亦有人情世故。就凭王重荣做人的到位,他这一波就输不了。
    第007章 出征前的日子(上)
    “给李杭写封回信吧。”灵武郡王府内,邵树德想了半天,还是没勇气自己写亲笔信。
    这字可真难练啊!
    从银州回来后,邵某人就把练字提上了议事日程。
    本来按照正常流程,该请一个书法大家的,这才能显出他郡王的身份。但夏州偏远,找不到这类牛人。那么退而求其次,请个衙门里的老书吏也可以。这些人干了一辈子文书工作,字基本都有几分火候了,但邵某人不需要。
    他让封绚来教他写字。
    封绚出身名门,善诗文。嫁入殷家为妇时,经常有士子给她公公投卷,封绚偶尔会翻看一下那些诗文,还附上简评或者略加改动,往往一语中的,让那些自诩有才的士子无地自容。
    她当然也很擅长写字了,衙门里的老文书看了都赞不绝口,继而感叹,这样一位才女,应该与才子配成一对才像样。不过再想想,才子怕是无法保护才女,如今这个世道,服侍灵武郡王似乎也是个不错的归宿。
    今日乃中秋佳节,衙门放假,军士亦分批给假,邵树德美美地睡了个懒觉。
    侍女将衣物及信件送到了床头。
    邵树德拆开看了看,想了想后,把自己的意思说了一遍,便让封绚去写封回信。
    封绚轻手轻脚地下床,从地上捡了件薄纱披在身上,然后到案几前写信。
    案几有些矮,封绚回头白了邵树德一眼,然后背对着他,跪坐在地上。
    薄纱也确实薄,虽不完全透明,但这种半遮半露的模样却更是诱人,将美人光洁的后背、腰臀完全展现在自己面前。
    邵某人饶有兴致地看着美人挥笔,看着看着,便将身旁的赵玉搂入怀中,轻轻理了理她的乱发,道:“竟然练了这么久字都练不成,某是没这天分了。”
    昨晚的主题是“才女盛宴”。
    邵某人出身武夫,文化水平不行,在才女们面前总是很难把持住。来这么一个主题夜晚,也有提升自己文化修养的想法在内。
    听了邵树德如此无耻的话,赵玉的大眼睛忽闪了两下,想笑,但又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有时她也来教大王练字。
    但练不了多久,就总被大王在桌案前弄,这如何练得下去。
    “在晋阳时,你就在桌案前辱我……到了夏州,大王你还这样。”赵玉将脸埋在邵树德怀中,嗡声道:“你就喜欢作践别人家的娘子。”
    操,身边的女人就没一个简单的!感觉都是人精,诱惑起自己来手段贼多,且直中要害。他现在甚至怀疑小野狸,在自己面前那么一副无可奈何被迫受辱的模样,都是立下的人设,诱惑自己的人设。
    赵家最近来了很多人。赵植已经是实权判官,听说秦州那边还有人要过来,原因就是赵玉是自己长子的母亲。
    这女人啊,一旦有了孩子,很多想法就不一样了。
    自己早就答应了折芳霭,是嫡长子继位,家中妻妾也是知道的。但这事啊,怎么说呢,可能有外部因素影响。
    树欲静而风不止。
    反正只要自己坚持原则,不给其他人机会,这事也算不了什么。时间长了,也就淡下去了。定难六州,还翻不出自己的手掌心!
    女人们变着法子讨好自己,诱惑自己,享受就是了,反正很舒服。男子汉大丈夫,还玩不过这些小女子了?还能被她们牵着鼻子走?
    起身后,邵树德先用了早饭,然后一个人来到书房,静静思考。
    西门重遂那边,其实基本算是达成约定了。
    自己并不一定真的要对付田令孜。但这个人他有些担心,总觉得会做出各种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万一哪天发疯,也要自己移镇呢?
    而且他手里有兵,圣人多半也被他控制在手中。邵树德甚至怀疑,圣人到底还有没有行动自由。
    这样一个危险人物,如果能够除去,那再好不过了。
    西门重遂一旦上位,自己作为他的外援,重要性将急剧提升,将非常有利于攫取好处。至少,朝堂上不会有什么下诏各镇讨伐自己的搞笑事情发生了。
    翻开了桌上另外一份信件,那是王重荣写来的。
    琅琊郡王很实在,先回忆了一番当年在同州共抗巢贼的事情,然后希望自己反对他移镇泰宁军。为此,愿以钱粮、金器、美姬相赠。
    靠,当年在同州就说要赠美姬给自己,这都几年了,还是这一套。
    要是美姬能多折一万斛粮食就好了。家中六七个妻妾,外边还藏着个没敢下口的别宅妇,这些女人又个顶个厉害,自己快应付不来了。
    王重荣,必敲他至少三十万斛粮食!河中一府四州三十七县,王大帅负担得起。
    “将任判官请来。”邵树德喊来了一位亲兵,吩咐道。
    任判官自然就是任遇吉了。他现在已经去了军职,在幕府听望司任判官,专门帮自己打理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
    任遇吉今天没有休息,一大早就去了军府。他现在手底下也不少人了,每个月从自己这里领六十多缗钱、两百匹绢。新上任的幕府支度判官封渭曾经隐隐向自己提起过,听望司只有一位判官、一位孔目官、驱使官五人、小使十余人,这些人的俸禄都是幕府直接开支的,但私下里还要批这么多钱,或有贪墨之嫌。
    邵树德压住了这件事。
    政治,是非常肮脏、残酷的。而情报,往往又是政治的下水道,肮脏得无以复加,花费自然不透明,还很大。
    邵树德觉得自己现在已经是政治生物了。事实上当了一方节帅的,都不再是纯粹的武人。哪怕像李克用那种武夫成色十足的,也一年两换教练使,提拔老人,压制旧人,用代北集团压制河东集团,但偏偏又不让河东集团彻底失势。搞平衡,这其实也是政治生物的本能。
    纯粹的武夫,最后多半都是军破身死的下场。
    任遇吉很快便到了。邵树德仔细看了看他,和多年前大不一样,当了情报头子,难道也会改变人的性格和气质?
    不过无所谓了。自己按照刺史的标准给他发720缗的年俸,此外又给他兼了一个盐州录事参军,一年又可多领360缗。这收入,比衙将也差不到哪去了。当年与老兄弟相约共富贵,自己的承诺,总算一一做到。
    “同州那边,最近要加派人手,盯紧了。王重荣若西出,同州是绕不过去的。”邵树德看着坐在自己面前的任遇吉,道:“延、丹二州,也不能松懈。大军若南下,必屯于丹州,某不想到时出现什么意外。李孝昌的侄儿便是那边的镇将吧?上次你说他向某示好,可以进一步接触,但不要太过明显。”
    “遵命。”任遇吉应道。
    “大帅大约何时出兵,某好提前做个谋算。”任遇吉又问道。
    “待王重荣钱粮一到绥州便出兵。”
    绥州与河中镇西北隔河相望,近得很。王重荣若手脚麻利,一月内就可把钱粮送来,届时自己便可组织灵州那边的船只分批起运。以目前的运力,一次可运七万五千斛粮,已经八月份了,大概也就只能运这一次了。
    不过今年灵州的收成还凑合,亦有不少牛羊留存在那边,先期运七万多斛粮,够他们坚持一段时日了。明年三月份之后,再接着运,三个来回便可运完。到了那会,新移民的第一茬粮食差不多也该收获了,刚好衔接上。
    “经略军、铁林军、铁骑军、义从军,某都会带上。镇内只靠定远军、武威军及州兵守着,任判官,内部亦得多盯着一些。该派的暗探、该收买的人,不要吝啬钱,没有什么比咱们的富贵更重要的了。镇内,不能有人作乱!”邵树德最后又叮嘱道。
    忙活完这摊子事后,邵树德便去了正厅。
    今天家里很热闹,来了许多人。野利遇略一家子、没藏结明一家子、折嗣伦一家,还有封渭、赵植,都是姻亲妻族,准备晚上一起赏月。
    “姑夫。”野利凌吉牵着她的侄儿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