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晚唐浮生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晚唐浮生: 晚唐浮生 第229节

    昭义节度使李克修,去岁为大军筹集钱粮攻邢州。但大帅认为他办事不利,没有筹集到足够的钱粮,因此当众鞭笞了他。
    李克修何曾受过这等屈辱,顿时又气又急,一病不起。前几日传来消息,死了。
    平心而论,泽、潞二州一直是李罕之镇着。这厮光会残害百姓,哪会治理地方啊。
    一头老鼠都能卖七千钱的地方,能筹集到多少钱粮?
    大帅这脾气,该改改了。经常不分场合,当众辱骂、鞭笞大将,大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如此折辱,谁受得了?
    其实当时打完后,大帅就后悔了。但性格如他,又怎么可能当众认错?大帅之弟在病榻上眼巴巴地等着兄长来安慰,结果愣是到死都没等来一句话,就这么去了。
    大帅随后也没任何表示,而是保举另外一个弟弟、决胜军使李克恭为昭义节度使。今日申信遭了这顿鞭子,也是无妄之灾,只能说他自己倒霉了。
    “大帅,今日东边有消息传来,幽州节度使李匡威将兵三万,增援蔚州。”盖寓轻声禀报道。
    李克用扔了马鞭,道:“三万燕兵何惧之有?某已遣将防备,无事。”
    他派的人是邢洺团练使安金俊,带着河东及邢州降军两万余人。燕人的目的不过是守住蔚州罢了,根本不敢主动到云州来。
    就算来了也不怕!
    城外足足五万虎贲之师,来了正好把李匡威杀败,趁势兵逼范阳,看他怎么办。
    攻大同的一大目标,便是获得通往幽州的便捷通道。
    盖寓有些踌躇。
    其实他是反对攻大同的,原因是大帅的目标不明确。
    如今既已夺占邢州,下一步目标便该是成德镇,大帅之前也在为此做准备。可突然间又改主意了,非要攻大同军,这一下子就把幽州镇也牵扯了进来。
    形势有点被动啊!
    “大帅,还有一地不可不防。”盖寓提醒道。
    李克用下意识看向了地图。
    有一处地方,北枕阴山,南拒大河,水草丰美,宜牧宜耕。
    振武军城!
    ※※※※※※
    “牒:奉处分,昔曹公为乐府歌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未已。’今犹古也,我得人焉。前件官百战成功,一麾出守,曾安海俗,永振风声,不求更握虎符,唯愿终申豹略,岂觉老之将至,每俟用之则行……身先行伍,顾指军兵,勉扬矍铄之名,无致迁延之役。时不可失,往矣敬哉!事须差充行营东面都指挥使,赴善阳关备御,讨逐河东徒党者。”
    杨悦将幕府发来的命令牒文交给宋乐观看,随后笑了笑,道:“大帅还挺看重老夫。罢了,便率军去善阳关戍守,待主力前来。”
    “大帅既有命,杨将军还是早行吧。所需军器粮草,按三月所需领取,如何?”宋乐捋了捋胡须,问道。
    杨悦临出发前,就担任了行营都虞候,掌军法、情报。如今大帅还在半途,又行文而至,任命他为阴山行营东面都指挥使,率军占据善阳关,驱逐可能前来的河东军队。
    善阳关,就在善阳岭上,位于振武军城东南一百四十里。
    昔年邵树德随郝振威东征李国昌父子,走的就是这条路线,还曾在善阳关停留过,对其山川地理之势还是有点印象的。
    宋乐这几年一直在振武军城任职。
    朔方并镇之前,他是振武麟胜节度使,并镇之后,担任朔方节度副使,但仍常驻振武军城,实际管着胜州、麟州以及丰州三地的事务,任劳任怨,勤勤恳恳。
    他对附近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
    六谷吐蕃数万人抵此,他亲自找白道川巡检使契苾璋商议,给这些吐蕃人安排了一块有河又有草的地方,种植小麦、牧养牲畜。
    因为吐蕃人来得比较晚,没赶上农时,但宋乐仍然组织这些人,抢种了一茬豆子,收得十七万三千余斛。随后,还在入冬前收储了二十多万束草料,古之能吏莫过于此。
    善阳关的重要性,宋乐还是懂的。呃,当年他也是跟着丘监军一路走过去的,知道出善阳关东南行二百一十里可至朔州,再东微南八十里可至雁门关。一旦拔下雁门关,便可威胁忻、代盆地,断河东军之退路,李克用岂能不慌?
    “好!某这便去了。关城不大,怕是驻不了多少人。”杨悦起身道:“某带新泉军四千步骑东行,振武军城这边,便由天雄军使臧将军负责了,宋使君但可找他。”
    天雄军目前只来了一部分,是轻装疾行赶来的,主力和辎重还在后面赶路。
    不过白道川巡检使契苾璋素来忠勇(与李克用有仇),其部亦可出兵万人,城内还有七百州兵,安全不是什么问题。
    “事关紧要,将军还是速去吧。”宋乐拱手道:“大帅的方略,大抵是逼退李克用,非是要和其死战。然兵凶战危,诡谲难言,将军还是做好动刀兵的准备吧。”
    “某省得的。”杨悦亦抱拳回礼,随后便下去整顿兵马了。
    说实话,他不是很喜欢打这种仗,没意思。
    陇西郡王李克用亦是唐臣,持节河东后,也算恭谨,并无什么大逆不道之举。
    和他们厮杀有什么意思?白白便宜了草原上的胡人罢了。
    若有的选择,杨悦其实想去沙碛,攻河西党项,灭掉这个一直不肯归顺的势力。
    只可惜,大帅的志向太远,野心太大,目光已经牢牢盯着中原,如之奈何。
    还有自家两个儿子,唉,他们只想着建功立业,打谁都无所谓。
    罢了罢了,大帅待杨家恩遇有加,只能替他卖命了。
    第017章 神速
    大发之下,无人得免。
    阴山内外的草原之上,两支庞大的队伍正朝截然相反的方向而去。
    一方扶老携幼,带着帐篷、牛羊和家什,往灵州方向而去。
    一方纵马驰骋,带着骑弓、箭矢和长矛,往胜州方向而去。
    邵树德最喜欢抄掠敌人的牛羊和丁口了,焉能不防备这一招?
    除了契苾部的老弱南下麟州一带之外,庄浪氏、王氏、哥舒氏、浑氏四部近八万老弱全数前往灵州,直到北巡结束为止。
    开航后的大河之上,桅杆如林,一艘又一艘漕船出现在天边。
    船只航行的速度很快,它们超越了一队又一队正在行军的骑兵。
    渐渐地近了,近到东受降城头的士卒能够看到站满了甲板的武人。
    只花了十天时间,从怀远港出发的百余艘漕船就抵达了胜州,比一人双马的骑兵还快!
    第一艘船只靠上栈桥,搭板放下,挎刀持弓的武士率先而出。
    又一艘船只靠上栈桥,辅兵小心翼翼地搬着粮袋下船。
    同时能停靠八艘船只的榆林港码头进入了繁忙阶段。
    行营僚佐搬来桌案,席地而坐,开始抄写登记军资,分门别类。他们笔走龙蛇,字迹潦草,忙得满头大汗。
    “你这脯,硬得跟铁甲一样,存放多久了?发到军中,武夫们还不砍死我?”
    “夏州葡萄美酒,应发三千坛,为何少了二十一坛?什么?路上打碎了,不行,得补上。”
    “羊这般瘦弱,哪家发来的?夏州官牧?这……”
    “怀远作院的箭矢数目对了,回乐作院的还差五千捆,加紧运来。”
    “槊刃四千把,存放到东城乙字库。”
    “磨刀石……”
    “绳索……”
    僚佐记录完,仓库那边的小使们就要赶紧入库。他们口干舌燥,喉咙都要喊破了,不断指挥民夫搬运货物。箭矢多少捆,放哪里,醋饼多少筐,屯哪处,药材多少包,如何个保存法……
    临时征集的牧民们则在旁边的马场内切割草料,一刻不得闲,手臂酸痛得不行。
    还有人在煮豆子,制作给马吃的粗粮饼。
    甚至就连孩童都被动员了起来筛秕谷,准备麸子。
    离码头数里之外,万余名六谷吐蕃的壮丁、健妇正在挖掘堑壕,修缮营地,搭建望楼。
    他们挥汗如雨,按照军中文士的指点,不断完善着营地。
    到处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就是战争,既有杀伐场上的浴血豪迈,也有大本营里的琐碎枯燥。
    从天空俯瞰下去,民夫如蚂蚁一般辛劳,驼马大车充塞四野,外围则是整齐列队的军士,开赴远方。
    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常年征战的朔方军,从前线到后方,都锻炼出来了。
    邵树德在亲兵的簇拥下登岸。
    “大帅!”阴山诸部头人跪满了一地。
    邵树德遥望东面的群山,新泉军已进占善阳关。李克用闻讯,当知道朔方军的战略意图了。
    “都起来吧。”他平淡地说了一句。
    头人们纷纷起身,毕恭毕敬。
    白道川巡检使契苾璋实力最强,也是地主,有心张嘴说两句话,但目光一看到邵树德平静无波的面容,就又咽下去了。
    “各部都来了多少人?”邵树德问道。
    “回大帅,契苾部来了一万二千又八百人,马六千匹。”
    “浑部来了九千九百人,马两千六百匹。”
    “藏才部来了一万又七百人,马两千四百匹。”
    “庄浪部来了九千二百人,马三千匹。”
    “哥舒部来了九千人,马三千一百匹。”
    差不多五万人,还不错。
    “契苾巡检使,兹任你为行营北面游奕讨击副使,率五部骑卒一万七千人,携带粮豆至盐池(今岱海)待命。”
    “末将遵命。”契苾璋大喜。
    “王巡检使,兹任你为行营五部排阵使,统领三万步卒,屯于振武军城以东,勤加操练。”
    “末将遵命。”王歇大声应道。
    庄浪伸等人脸色黯然。契苾璋实力强,大家也就认了,但王歇也能混个排阵使,统领阴山五部三万多步卒,说明在大帅心里,还是藏才王氏更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