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晚唐浮生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晚唐浮生: 晚唐浮生 第336节

    “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这句评价当真再贴切不过了。
    其人能打仗,善治军,有人格魅力,能笼络人。最重要的,关心民生,对百姓不错,征淮南,得十几万头牛,全部低价租给百姓。统治区内赋税也轻,当然也是相对其他军阀乃至五代、北宋。
    不过个人能力再强,军队再能打,面对地缘劣势时,还是很难受的。
    这是中原起家的军阀的致命弱点,虽然很多时候被他们强大的实力给掩盖了。
    “明日上直,我再找听望司的人议一议,你是行军司马,也过来。萧符这条线,不能断了。”陈诚说道:“崤寨那边,这些日子战事可很激烈啊。若能顶住汴军攻势,洛阳之险,我与贼共有,意义重大。”
    “萧符虽未降我,但无意中透露一事。克用去岁攻成德,俘斩万人,今岁又攻,大破之,得马数千,俘斩两万。王镕惊慌,遣使送上骏马千匹、金帛若干,求救于全忠。”萧茂又道:“魏博已降顺全忠,若再令其得成德,恐坏了大帅之计。”
    要说如今天下藩镇,最擅长的事是什么,那一定是见风使舵,朝秦暮楚。
    朱全忠攻李克用,河北诸镇欢欣鼓舞,可你若将河东打得半死不活,他们就又要联合河东一起打你了。
    “以河东为屏”,是如今河北诸镇的一大共识。
    既有对抗,又有合作,天下事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河北诸镇将善变的属性演绎得淋漓尽致。
    其实河南诸镇又何尝不是呢?朱瑄、朱瑾、时溥,相互之间本来也不是那么和谐的,但面对共同的敌人,果断互相援救,这战略素养可比古来那些见死不救,被各个击破的军阀强多了。
    百余年的藩镇割据,我攻你,你打我,诸镇早就将纵横捭阖、合纵连横之类的把戏玩了一遍又一遍,“外交”意识普遍不错。
    邵大帅若真在淮西取得对朱全忠的大胜,重创其主力。你信不信朱瑄、朱瑾、时溥之流马上撤兵回家,不再骚扰全忠了,虽然他们现在也没什么骚扰的能力了。
    便是与全忠有大仇的河东李克用,怕是手下也要缓一缓,不再非要和朱全忠过不去了。
    换个狠一点的人,说不定还要联合朱全忠打你呢。
    这对淮南杨行密也是一样。
    真以为人家一定要和朱全忠过不去啊?
    河北诸镇以河东为屏,宣武若势弱了,难道不能作为淮南的屏障?说不定杨行密还要资助朱全忠钱粮与邵大帅对抗呢。
    他打仗水平一般,但眼光和见识还是有的。
    “成德是墙头草。”陈诚道:“魏博虽已降顺全忠,年上供钱帛百万,粮数十万,但未必真心。河北诸镇,不会真心臣服任何人,这帮杀才贱胚。这样吧,明日幕府议事完毕后,我遣人去向大帅禀报,或要派人出使一趟晋阳了。李克用急攻成德,每次都大掠而还,然寸土未得,也不知道在折腾个什么劲。成德马匹众多,可不能让他们与朱全忠勾搭上。对了,全忠办马政也有些年头了,萧符可曾透露有多少马?”
    “不曾。”萧茂答道。
    “这人,还是看好全忠,觉得他一统河南、河北,便是北齐之势,统一天下可期。”陈诚低声骂了一句。
    西魏和东魏,北周和北齐,两者间的实力本就严重不对等。
    北周也就几百万人口,北齐有两千万,经济实力方面的差距甚至比人口差距还要大,最后北周能灭北齐,本就很离谱。
    萧符看好朱全忠,其实也情有可原。
    走着瞧吧!
    第022章 鏖战
    车厢轻轻摇晃着,车轮的轧轧声使人昏昏欲睡。
    邵树德将睡在怀里的小封轻轻放到一边,从车窗口接过一封信件,仔细审阅起来。
    小封醒了过来,静静看着正皱眉阅览的邵树德。
    她用力坐了起来,身体趴伏在邵树德的背上,纤手伸到前面,将邵树德紧皱的双眉舒展开。
    邵树德轻笑一声,将纤嫩的手指塞进嘴里,轻轻咬了一口。
    “不睡了?”随手将西门重遂写来的信函扔在车厢角落,邵树德又将小封抱到怀里,道:“也快到天德军了,下来走走吧。”
    “好。”小封坐到一旁,拿出个铜镜,仔细整理起了容颜。
    女儿病逝之后,小封已经很久没打理妆容了。这在权贵门第之中,其实比较罕见,女人心情再不好,再难受,在男人面前也不能流露出半点,必须要强颜欢笑,小意服侍。
    不过小封就这样的性子,邵树德也娇纵怜惜她,就这样了。
    邵树德又将西门重遂写来的信捡了起来。
    朝廷磨蹭半天,终于肯下旨了。
    置昭信军,领金、商、均、房四州,以李延龄为节度使。
    李柏任邠宁节度使,不过目前没法之官,还得领兵攻房州。
    动作这么慢,透露着一种深切的不甘和恐惧。
    其实不仅是圣人的问题,南衙、北司在这件事上,多半是一个态度:非暴力不合作。
    邵树德的崛起,已经如一座大山压在他们头顶,直让人喘不过气来。
    这次的事情,多半也是这种情绪的一个折射。
    朝廷还是不习惯,多来几次,习惯了也就没事了。
    下了马车后,邵树德牵着小封的手,漫步在如茵的草地上。
    朔方三大平原,西套灵州已经发展得非常深入,甚是可以说饱和了。前套胜州也在高速发展之中,户口与日俱增。
    唯后套的发展比较滞后,人口、经济都不尽如人意。
    按照大顺二年(891)的数据,丰州有约7300户,44000余口,作为邵大帅的老家,发展确实受到了明显的忽视。
    利于灌溉的土地早就被分掉了,现在剩下的多是地势较高,无法靠自流渠引水的土地。
    这里的水资源是丰富的,土地也非常平整,肥力也不错,就是需要大建水车提水,如之奈何。
    邵树德曾经想做过试验,由幕府出资,组建了一家专门制造、维护水车的机构,看看能不能通过收取水费的方式,让这家“企业”运行起来。
    现在看来,进度不太理想。
    百姓可以理解租牛,但不能理解水车还要收钱。建好的水车,愿意交钱使用者不多,都养不活那些工匠,根本回不了本。
    资本主义萌芽的又一次尝试,可耻地失败了。
    当然也有收获,那就是更坚定了他的看法:不完成农业革命、货币革命、商业革命,进而产生思想革命,是不可能有工业革命的土壤的。
    任何一项革命,总是要先达到前置的经济基础,然后诱发社会思潮革命,让全社会经历新思想的洗礼,达成一定的共识,转变社会风气,才有可能深入进行。
    没有这个思想洗礼的过程——往往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且不能中断——你连志同道合的人都找不到,想做什么都是空中楼阁。
    这个原始社会!
    邵大帅彻底死心了,能做多少是多少吧,别搞好高骛远的事情。
    黄河河面上有不少漕船驶过。
    这是从灵州出发,往渭北输送钱粮物资的。
    河中王重盈终究不肯借道,这些船只也只能先停靠在延、丹二州的码头,让人很是烦躁。
    他那几个渡口,位置极好,若肯借道转运物资,能节省很多成本。
    还有蒲津关三城,若肯将浮桥放开,让船只过路,又能省不少路。更何况,这座浮桥还扼守着通往关中的大门,若落到李克用或朱全忠手里,也是个大麻烦。
    早晚得找机会夺过来!
    “大王!”离天德军城已是很近,封绚在远处招手。
    “封大郎”封彦卿这几日也来了丰州,邵树德多次盛情相邀才来的。
    他是封绚之父,也算是长寿的,已经快七十岁了。
    老头经历丰富,年少得中进士,但在朝中进展不顺,于是去浙东幕府求职,当了判官。后来再入朝,也没当得大官,复去浙东任职,当了台州刺史,直到年老回乡为止。
    封老头很要面子。
    若不是邵树德给了几个封氏子弟到渭北幕府为官的机会,老头估计也不会来灵夏看望多年未曾谋面的女儿。
    不过封氏姐妹很高兴,尤其是小封,见到亲人后心情开朗了很多,这就足够了。
    “走吧,一会还要与‘封大郎’谈些阴谋诡计。”邵树德捏了捏小封的手,笑道。
    小封嗔怪地看了他一眼,不过脚步轻快了许多。
    邵树德又看了一眼在河面上航行的漕船。
    船一艘接一艘,吃水都很深,满载粮秣,驶往大河下游。
    远远望去,仿佛是从九天之上驶来的一般,非常壮观。
    这是前线正在鏖战的数万将士的“血液”啊!
    ※※※※※※
    崤寨之下,一场数千人规模的鏖战刚刚结束。
    拒马枪已经被烧毁,残存着缕缕青烟。
    山道上乱七八糟遗落着不少屏风车,这是汴军留下的,上面插满了箭矢。
    其他各类器械也差不多,横七竖八,有的散成了木料,有的还在燃烧。内有尸体,半面焦黑,空气中充斥着怪异的味道。
    符存审走到一辆木牛车前,他踢了一脚,一具尸体滚落而出。
    尸状极惨。
    面目焦糊,烧得几乎只剩一个漆黑的头骨了,右手挡在脸前,似是临死前在阻挡即将临身的熊熊烈火。
    手指、脚趾熔融成了一团,身上的皮甲、军服也早已化成了灰。
    他叹了口气,又看向别处。
    一具尸体躺在草丛前,肚破肠流。鲜血早已凝固,眼睛睁得大大的,死不瞑目。
    惨烈的攻防战!
    汴军攻崤山攻了十余日。除最开始的几日声势浩大之外,最近十天基本就是虚应故事了。
    山坂狭窄,仅容单车上下。
    山势又陡,攀爬艰难无比。
    山上粮草充足,箭矢不缺。最关键的是,汴军无法切断崤寨与后方的联系通道,夏军甚至连伤员都能运下山去,这还打什么打?白白死伤人命罢了。
    刘康乂这人,回去后死定了!
    这样艰险的寨子,去年葛从周率几千人戍守,邵大帅都没下令强攻,你居然把他弄丢了,害得袍泽们要冒着敌人矢石仰攻,其罪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