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晚唐浮生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晚唐浮生: 晚唐浮生 第708节

    其实可以理解。此时武人的最高荣耀和奖赏就是实权节度使,也是他们的最高追求。
    你可以糊弄一时,但糊弄不了一辈子。靠画大饼来说服手下继续卖力,能画十几年已经不错了,这也就是朱全忠、邵树德这样白手起家的部队可以做到这点。如果是继承得来的部队和地盘,难难难!
    朱全忠差不多就是这两年攻破郓、兖的,十几年过去,手下不再年轻了,再不给个交代就不行了。
    郓、兖、徐三镇,徐镇先下,他收入囊中,郓、兖至少给了一个出去。
    邵树德仔细回忆了一下,葛从周好像被任命为泰宁军节度使,家都搬到兖州了,后来一家老小还被刘鄩俘虏过。
    葛从周当了八年泰宁军节度使,随后刘仁遇接替,当了两年多,直到朱全忠称帝,将其并入直辖。
    泰宁军,算是平稳收权,削藩成功,收归直辖了。
    感化军(徐州)好像短暂给过庞师古一年,但庞师古死后又收走了。
    天平军,朱全忠亲任节度使,副使是他的谋士,具体谁记不清了,一直到朱全忠称帝。
    淄青镇灭亡时,离朱全忠称帝只有两年了,记不得具体情况了,但后来应该再没设过节度使,这个藩镇是被废掉了。
    朱全忠称帝后大肆削藩收权,真正收回来的其实也就泰宁军、忠武军,同州、昭义两镇在收权削藩中直接造反,一投李克用,一投李茂贞。
    朱全忠死后,还有河中、魏博、成德等藩镇的权力压根收不回来,甚至连近在咫尺的洛阳张全义都动不了。
    权力放出去了,你还想收回来,有那么简单?
    你有二十万禁军,我就两万杂兵,你以为我没有实力,不敢反抗,顺顺利利说收权就收权了?简直是笑话!凭手里刀子说话,你把我灭了再说,我凭什么识时务?打不过就不反抗了?
    梁末帝朱友贞没有他爹的威望,又有河东外敌,收权极其困难,因此对这些藩镇的态度就是姑息,只要不投敌即可,但事情显然没那么简单。
    “洛阳之事,你们已经知道了,有些事情不能再糊弄下去了,可有解法?”邵树德问道。
    “大王,若罢废忠武军,赵氏很有可能造反。”谢瞳说道:“虽说忠武军深处河南,最终会被灭,但大王扪心自问,易地而处,你会不会反。”
    邵树德认真地以武夫的角度思考了一下,道:“哪怕只有三千兵,我也会反。外联杨行密,内部拉拢长期以来累积了许多不满的老将。唉,中原这些藩镇,就是反骨太重,还不如京西北诸镇。”
    “京西北诸镇,那都是神策军系,朝廷控制得较严,当然不可同日而语。”谢瞳笑道。
    简而言之,关东藩镇没有沐浴在圣人的光辉下,没有敬畏,不够顺服,骄兵悍将太多,河北藩镇就更不用说了。
    “大王,其实我刚才说严重了。赵氏不一定会反。反不反这个事,每个藩镇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谢瞳说道:“但有些事不能赌,赌输了麻烦会很大。”
    “那你说说现在这些藩镇,哪些会反,哪些不会反?”邵树德问道。
    谢瞳支支吾吾,只是道:“此事不能一概而论。”
    邵树德笑了笑,知道谢瞳不敢随意得罪人,便放过他了,道:“地连敌镇者,容易反。军士桀骜者,容易反。野心奇大者,容易反。罢了罢了,说说这事怎么处理吧。”
    “大王,处理赵岩只治标,不治本。问题始终存在,还是要解决。”谢瞳说道:“藩镇割据百又四十年矣,但在丧乱以前,除边郡外,内地并无节度使。便是丧乱以后,关西一带,也只有边地设了京西北八镇,若无吐蕃威胁,这八个藩镇都不会设。关西老人,还是愿意接受别的替代方案的。”
    “什么替代方案?”邵树德问道。
    “封诸王或王功臣,但崇以爵等,食其爵封。”谢瞳回道:“国朝有制,设爵无土,署官不职。正一品亲王食封万户,从一品郡王食封五千户……”
    当然,这个数字是理论上的。
    正如理论上一缗钱千文,实际上八百文一样,亲王、郡王的食封数字要看“实封”、“真食”,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个数字的。
    另外,食封是“分食诸郡,以租调给”,那么就存在差别。各个州郡经济实力是不一样的,每一户的人丁也不一样,这就造成税赋数额的不一样。
    食封也会递减。
    比如,玄宗开元四年(716)规定,“自始封至曾孙者,其封户三分减一”。
    到了开元二十二年(734),又出了新规定:“诸王公以下食封,薨,子孙应承袭者,除丧后十分减二。”
    这意思很明确,爵位的食封每传一代,减20%。
    国朝宗室,只要与今上不在五服内,没人管的,可以考学、做官、经商、当兵,没有任何限制。国朝出过很多宗室官员,甚至连宰相都有过。
    “说说艰难以后的规矩。”邵树德说道。
    “大王。”学富五车的赵光逢抢答了,只听他说道:“郭子仪有再造社稷之功,爵封汾阳郡王,实封两千户。咸宁郡王浑瑊实封1800户。临淮郡王李光弼实封1500户。大宁郡王仆固怀恩实封1500户。西平郡王李晟实封900户。博陆郡王李辅国实封800户……马燧700户,段秀实500户……李芃100户。”
    郡王和郡王的差距,确实极大。
    一般而言,武夫的郡王实封较多,文官得来的郡王极少,李芃甚至只有百户食封,聊胜于无。
    “郭令公实封两千户,薨后郭曜亦是两千户,郭暧、郭晞就只有一千户了。”赵光逢继续说道:“朝廷没钱了。”
    邵树德点了点头。
    其实艰难以后长安王公的食封数字,已经没有规矩了。汾阳郡王郭子仪死后,长子郭曜袭爵太原郡公,仍然是两千户食封。郭曜死后,郭子仪六子郭暧袭封代国公,食封一千户。郭暧死后,郭子仪三子郭晞袭封赵国公,还是一千户……
    严格来说,郭子仪的汾阳郡王爵位只是“及身而止”,后面子孙袭爵都是皇帝加封的,也是一代而止,只不过郭家和皇室联姻,不断得到封爵罢了,其间的规矩已经乱了,这也是安史之乱后的怪现状。
    “大王,给予食封,就关西武人来说并非不可接受。一开始最难,但只要坚持不断推行下去,后面就会越来越容易,没人会再胡思乱想,拿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了。”赵光逢说道。
    “天宝年间一户百姓纳租二斛粟、庸六丈绢、调四丈绢、户税二百五十钱、地税八斗粟。”邵树德仔细算了一下,大概一户百姓纳税粟2.8斛、绢2.5匹、钱250文,徭役之类的不算——既然要算食封,自然不能拿税率混乱不固定的这会来算。
    如果食封五千户,按照均田制时代的税率、税制,那么一年可得14000斛粟麦、12500匹绢、125万钱。
    这收入其实还不错了。邵树德是大镇节度使,年俸3600缗(一缗理论上千钱,实发八百),一般的节度使是拿不到这么多钱的,一千多、两千多都很正常。
    以河南绢帛的优质,12500匹绢就价值九千缗钱。如果食封在河北的贝州一带,那更不得了,因为“清河绢”天下闻名,更值钱。
    “殿下,王爵不可滥封,食封已经足以让人满意。”赵光逢提醒道:“另者,五千户稍稍有些多了。子孙袭爵时,最好要十分减二。其实这样可以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立功者,亦可加食封,以百户起步,功劳越大,食封加得越多。再辅以一些荣衔,就差不多了。如果功劳实在太大,赏无可赏,就荫其子侄。”
    当然,以上所有讨论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称帝开国。
    “细节你们再与陈长史仔细完善一下,爵号、食封、降等之类的规矩,要立起来。”邵树德说道:“记住,此为机密,不得泄露。”
    “遵命。”二人齐声应道。
    “既要机密,也不要太机密。”邵树德补充了一句。
    这话说得很矛盾,但赵光逢、谢瞳都懂。
    第007章 处置
    画完大饼后,邵树德也知道这事短期内有激励作用,但长期来看,还是要尽快落实。
    他现在是摸着朱全忠过河,同时对他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
    这不是贬义,是真心实意的。
    朱全忠开创的后梁是五代第一个王朝,他可以说是结束中唐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探路者。
    很多事情,在当时没有先例,没有成熟的解法,有强大的风气和习惯力量,对抗起来很吃力,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朱全忠走过弯路、死路,后唐吸取教训,继续向前,然后再走弯路、死路,灭亡。
    后晋吸取后梁、后唐的教训,进一步摸索,然后灭亡。
    如此循环,一直到北宋。当藩镇割据、武夫当国的习惯动能耗尽之后,赵匡胤所要削的,其实就只有禁军军头的权了,藩镇已经被前面五代接力削平,头铁的武人也死得差不多了。
    后唐还能摸着后梁过河,后梁摸谁过河?朱全忠挺不容易的。
    不走到这一步,有些事情的理解就只能流于表面。
    二十岁时,邵树德根本想不到这些事情,四十岁了,理解骤然加深,开始为当年没有遇到的问题思考。
    但朱全忠的羊毛薅到这里,差不多也薅到头了。
    攻灭二朱之后,朱全忠走上了另一条路,与邵树德想走的路不同。
    有时候也会犹豫、怀疑,要不就走朱全忠的老路算了?
    但这条路有一个巨大的问题需要解决,你能不能保证活着的时候攻灭李克用、杨行密等大军头,然后收禁军兵权、削地方藩镇?
    攻李克用,或许明年就能赢,或许五年后才能赢,或许十年后,或许一辈子都灭不了他,军事上的事情谁敢保证?
    901年,朱全忠先在河中大败李克用,歼灭其大量精锐兵马,然后六路围攻太原。大将氏叔琮率五万梁军主力自泽潞北上,侯言率河中降兵自险地关出兵,王处直率义武军攻蔚州,张归厚率邢洺磁兵出马岭关,葛从周率郓、兖兵及成德军自镇州出发,过井陉,魏博军出磁州新口。
    宣武、河中、魏博、成德、易定、昭义等数镇联兵十万,气势汹汹。李克用新败,损失了大量主力,上党又在梁人手里,于是全线退守,坚壁清野,将梁人放到晋阳城下,最后梁人因缺粮及太原特殊的多雨天气而失败。
    撤退之时,还被晋兵追击,损失惨重。
    这是朱全忠实力的巅峰,没能啃下河东。
    太行那些陉道,也就能支持这么多兵马的后勤。一旦下雨,甚至连分兵六路的十万军队都供应不上。
    况且他此时还没有上党,李克用就没必要放弃险地关这类险要地形,打进去更难。后周、北宋若没有上党在手,更不知道怎么啃河东这只乌龟了。
    既然如此,不如留给儿子一个干净的没有藩镇的地盘,即便攻不下河东,也不至于被人翻盘。
    “将赵岩送回许州吧,我不想见他了。让赵珝把他处置了,这样大家面上都好看。”邵树德吩咐道:“如果赵珝不愿意,我就处置他,看他怎么做。”
    “遵命。”李逸仙立刻遣人去通传。
    “再给丁会传令,佑国军经许、蔡南下,归隶寿州行营。”
    “赵司马,你替我合计一下,若朝廷下旨,以朔方、河西、陇右、宣武、东都、奉国、河阳、天平、金商九镇六十五州为夏国,我为国主,可有典章可循?”邵树德又问道。
    “大王,太宗时曾试图让皇子封建,但也只是裂土一州,规制并不完善,且很快取消了。”赵光逢说道:“而且,此举一出,各镇怕不是有样学样。王镕自立赵国,杨行密自立吴国,罗弘信多半做不到,李茂贞若能一统两川,或自立蜀国,天下乱矣。”
    天子还在长安,但地方上出现一大堆“国主”,表面上仍是唐臣,实际上估计龙椅、龙袍啥的都准备好了,平日里一应用度、仪仗与天子无异,也就在公函上降一格,自称国主罢了。
    这里其实又可以摸一摸朱全忠过河了。历史上朝廷以他占领的地盘为梁国封给他,全忠“怒而不受”。虽说有点装逼,但他到底没敢。
    “此与称帝无异。罢了,时机还不成熟。”邵树德笑了笑,道:“先这么着吧。连河南道都没占全,还有淄、青、登、莱、兖、海、沂、密、徐九州之地没拿下,我都不好意思。”
    让赵光逢、谢瞳二人赶紧“机密”行事之后,邵树德想了想,老丈人那边靠“机密消息”还是不太妥帖,最好让王妃传下话。
    折芳霭太聪明了,也知道怎么说话。老丈人家有唐、光两镇,如果愿意交权,邵树德愿意将富庶的贝州做折氏的食封:清河郡王,实封五千户,从折宗本算起三代不降爵,第四代才降为郡公,但也只“十分减二”,实际还能有四千户食封,然后一代代减20%。至于是不是设个保底,比如降到五百户就不降了,再研究研究——他甚至怀疑自己的王朝能不能传到那时候。
    这么多附庸藩镇,反倒是实力最强的折家收权的可能性最大,这事情弄得……
    当然,如果邵树德废皇后、太子的话,事情就又复杂了。但他没有这个念头,因为他还是有点愧对王妃的,除非世子实在不成器。
    ※※※※※※
    “烟熏烘干法!”邵树德走进建好的木材烘干窑时,一下子明白了其原理。
    窑很小,甚至可以说是小土窑,高度大概只有三米出头。
    烘干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将木材堆叠在一块儿,然后在材堆最底部用小火燃烧,靠燃烧产生的烟气热量来烘干木材。
    但这种方法干燥速度慢,干燥不够均匀,而且还容易引起火灾,其实不太理想。更何况烘干时浓烟滚滚,环境污染不说了,此时没人在乎这个,但人在附近难受啊。
    “可不可以不要让木材与明火接触?”邵树德问道:“造一个烟道,产生的烟通过烟道流动过去,熏干木材?”
    工匠们一听,觉得这个办法似乎可行。其实就是一个思路问题,想设计还是不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