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晚唐浮生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晚唐浮生: 晚唐浮生 第716节

    “殿下最好不要攻河东。”氏叔琮劝道:“李克宁坐镇泽州,有三万之众,陉道狭窄逼仄,有雄关险隘,未可轻图。殿下不妨抽调兵力,投入青州方向。”
    李克宁将兵三万,屯于泽州,显然也是防备着夏军呢。此外还有李罕之部八千众,前阵子绕道魏博,突袭河阳,复为天雄军所败,斩其子李颢,不过主力尚存。
    “若之前,我确实是想增兵青州。”邵树德笑道:“不过现在嘛,有个新方向了。”
    “殿下是指?”氏叔琮有些不解。
    “罗弘信快死了。”邵树德说道。
    “这……”氏叔琮有些惊讶,也感叹夏王的好运气。
    早不死晚不死,偏在今年死。罗绍威有那个本事镇住其他人,登上节度使之位吗?
    “殿下,这是好机会啊。”氏叔琮突然不想去灵州了,可惜他没法决定自己的命运。
    “所以我带突将军来洛阳了。”邵树德说道:“但机会不是那么好抓的,还得再看。乐彦祯、乐从训旧事,能重演吗?”
    第017章 推戴
    灰色的长龙蜿蜒经过一望无际的平原,看上去似乎永远没有尽头。
    骑士鲜衣怒马,弓刀齐备。
    蓦地,一骑突然奔至,禀报道:“大王,有魏州使者而来。”
    “让他过来。”邵树德翻身下马。
    亲兵们立刻支起伞盖,搬来桌案蒲团。
    司空颋(ting)被亲兵引领着,一路前行。
    目力所及之处,到处都是执刀挎弓的武士。
    武士面容严肃,神情坚毅,目光落在他身上时,有如实质。
    也有人只随意瞟了他一眼便移开了,仿佛当他不存在一样,眼神里一股子淡漠生死的味道。不把自己的命当命,也不把别人的命当命,这种桀骜武夫,最是凶残。
    还有人把他当猎物一样看待,眼神中嗜血的味道怎么也隐藏不住,仿佛只有杀戮、鲜血才能让他们短暂安宁片刻。
    唉!承平日久,肃、代、德三朝时凶狠的魏博武夫已经消失不见了。司空颋暗暗叹气,也暗暗心惊。
    这些河南武人,杀人盈野,凶狠残忍,也就是被一个更残忍、更狡猾的邵树德约束住了,勉强雌伏,收敛住了自己的凶性。
    “殿下何故北行?”穿越重重护卫,被搜了两次身后,司空颋终于见到了正在饮茶的邵树德,大声问道。
    他奉命出使汝州,没想到半路被引来了这里,很是吃惊。
    “河南茶,以光州最上,申州次之。产自光山县黄土港者,素为贡茶。司空巡官不妨品鉴一下。”邵树德一伸手,亲兵拿来一个蒲团,又给司空颋倒了一碗茶。
    司空颋深吸一口气,坐了下来,端起茶碗抿了一口,半晌后方道:“涤烦疗渴,唇齿留香,确为好茶。”
    “烦忧果解?”邵树德追问道。
    司空颋一窒,苦笑道:“殿下起大兵而来,烦忧更甚。”
    “我欲至修武练兵,君何忧也?”邵树德又问道。
    “殿下所将为突将军乎?”
    “然也。”
    “突将、天雄二军六万众,屯于孟怀,殿下意欲何为?”
    “罗帅病情可有好转?”邵树德不答反问道。
    见邵树德不正面回答,司空颋也无奈。考虑到自己的身份和任务,他无法回避,只能低声说道:“怕是不太行了。”
    “杨利去哪了?这次怎么没让他来?莫不是去了晋阳?”邵树德问道。
    “他替罗帅寻医问药去了。”司空颋回道。
    杨利还真去晋阳了,不过有没有成果就很难说了。听闻晋阳在集结大军,先头骑兵甚至已经星夜兼程北上、东出,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邵树德笑了笑,也没说信不信,只是问道:“先前罗帅遗我书信,请我保举罗绍威为魏博节度使,我也不绕圈子,罗帅何以酬我?”
    魏博是军人推举制,更准确地说,是衙兵推举制。衙兵们在魏州城里决定以后,各支州的军士一般也不会硬顶,反正他们的利益没受到损害,现在的节度使一个个都很有分寸,也不会倒行逆施,那么谁上台都无所谓了。
    但也有例外。
    人的野心是无穷无尽的。虽说老牌藩镇节度使的位置并没有表面上那么风光,但老实说,只要你操作得当,还是有让人眼红的巨大利益的。镇州王氏不就玩得很好吗?传了好几代人了。
    魏博比成德还要富,只要满足了武夫们的利益,不乱来,节度使传个三代人、数十年,在魏博藩镇史上并非鲜见。
    史宪诚煽动军士叛乱,逼得忠于朝廷的田布灰心丧气,自杀了事。
    韩简对外扩张失利,乐彦祯煽动军士叛乱,当上节度使。
    乐氏因大肆征发民夫修城墙搞得武夫们震怒不已,吓得到龙兴寺出家为僧,罗弘信上位。
    如今罗弘信将死,罗绍威年纪太轻,镇不住上下,万一谁煽动衙兵,都不需要多,聚集个三五千人,就能决定三百万人的大藩镇的命运。
    魏州城里八千衙兵的“选票”,才是真选票。
    那么,谁能获得八千衙兵的选票呢?这个事情还真不好说。至少从罗弘信派人联络邵树德来看,小罗可能真没那么乐观。
    夏王的虎皮,估计能给小罗加个两三千票,但我能白给你使唤?出场费都不要的吗?
    “愿输金银珍宝百车、钱二十万缗、绢三十万匹、粟麦五十万斛。”司空颋也不废话,直接报了个数。
    好大一笔钱!但邵树德的野心很大,他根本没看上这些钱,而是魏博的土地、人口。
    “我听闻衙将李公佺率军镇博州,或有变乱?”邵树德突然问道。
    派兵戍守博州之事,归根结底还是邵树德搞出来的破事。李公佺这人,还是有野心的,此时握有兵权,只要给军士们许下厚赏,往魏州开进,然后再与衙兵、州军之流谈妥条件,罗绍威就会面临强大的竞争,失败是大概率的事情。
    司空颋闻言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夏王的胃口,好像很大啊。
    ※※※※※※
    “秦汉六朝以来,有叛将无叛兵,偏偏国朝反其道而行之,方镇兵变,杀将帅如杀猪狗。”
    “史宪诚、何进滔、韩君雄、乐彦祯、罗弘信……呵呵,军士变易主帅,如同儿戏,稍有不满,则串联鼓噪,杀将驱帅。我倒是想问问,六州四十三县,到底是节度使做主,还是衙兵做主?”
    卫州谢府之内,一群人正在进行激烈的争论。
    魏博有事,暗流涌动,所有人都看出来了。虽说这么多年以来,大家早看开了,但事到临头之时,仍然免不了一番激愤。
    卫州刺史谢希图高坐于上,默默品茗。
    他是河南人,考中进士之后,便被聘入魏州幕府,历任各职,当上卫州刺史的时间也不长,但他却不太想干了。原因无他,兵灾将至矣!
    说起来可能不信,魏博是老牌藩镇,顽固的地方割据势力,武夫当国的代表,但这个藩镇的外地人却不少。自田承嗣以来,别说魏博人了,河北人担任各州刺史的数目也不过就三分之一多一点罢了。
    当然,外地人来了之后,慢慢都变成魏博人了。你身在哪个利益集体中,你就是哪里人。管你是关中人、河东、河南人还是其他什么地方的人,在魏博当官,家族扎下根来了,成了既得利益者,那你就是魏州人。
    另外一件让人难以想象的事情就是,魏博管内州县官二百五十三员,文官当州县官员的比例极高。
    天下藩镇都喜欢去长安抢进士,进士也喜欢到藩镇幕府任职,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巢乱以前,淮南、剑南、河东这三个天下名镇是最热门的去处。
    这些进士历职时间长了,自然也会升官,当上刺史的并不在少数,谢希图就是其中之一。
    藩帅们还喜欢聘用有过地方州县仕宦经历的人。即你在别的藩镇当过县令、刺史,做出过成绩,治理地方比较出色,那么优先聘用。
    当然那是巢乱以前,那会大家都还算听话,长安朝廷还有威望,在藩镇支州当刺史的人经常入朝为官,朝官也经常到藩镇任职。巢乱以后,中央权威日丧,各镇选用官员愈发保守化,人员流动变少了,但也没有完全断绝。
    中原藩镇,武将大量占用州县官员职务,河北这种情况也有,但没中原那么严重,总体而言是文官、武将和节度使亲信三分天下的局面。
    五代就曾有一个笑话,幽州的州县官员舞刀弄棒之余,擅长诗词歌赋和写公文,魏博的文官习武骑射之时,擅长会计,以至于庄宗李存勖特别喜欢魏博文官,因为他们算账算得好,精打细算,财政维持得出色。
    当然,就整体而言,河北所谓的文官,尤其是本地土著文官,并不那么纯粹。简而言之,他们是会砍人的,也能上马厮杀,整体风气尚武,没得办法。
    “都少说两句吧。”谢希图放下茶碗,说道:“罗帅病重,恐时日无多。李公佺在博州,大肆许诺,很多人被他煽动起来了。若进军魏州,罗绍威怕是要落荒而逃。但我看他不是个轻易放弃的性子,或还想挣扎一番。”
    “昔年史宪诚为中军都知兵马使,时全师在野,哄然推戴之。”
    “韩简攻郓大败,乐彦祯以一军先还,三军拥戴,遂为节帅。”
    “韩君雄之时,众推君雄以总军事。”
    谢希图又道:“最近你等可听到什么传闻?”
    “大人,是否李公佺散布谣言,指责罗帅父子之事?”儿子谢延徽问道。
    “其实不是谣言了。”谢希图道:“邵树德率军过河,进入博州,连败守军,如入无人之境。罗帅父子如此软弱,岂非让人轻视?若你处在这个位置上,该怎么办?”
    “无非引强镇为援,威压诸将罢了。”谢延徽说道。
    “就是这样了。”谢希图说道:“夏人在怀州有众数万,岂非强援?”
    谢延徽显然也早就想过这事,闻言叹道:“引外兵入境,一个不好,就会生灵涂炭,唉。”
    “谁说不是呢?”谢希图亦叹:“如今这个天下,就没几个安生的地方。或许只有江南、关西能稍稍安定一些了。”
    “使君,有夏王使者而来。”老仆轻手轻脚走了过来,禀报道。
    谢希图愣了一下,谢延徽也十分惊讶。
    沉默了一会后,谢希图理了理袍袖,道:“请进来吧。”
    第018章 背叛阶级的个人
    邵树德在路边饮茶,但突将军三万将士丝毫不停,仍在继续前进。
    司空颋微微有些不安。
    数万如狼似虎的武夫,汹涌入魏博。而魏博将帅们还在互相勾心斗角,甚至打算兵戎相见,这如何抵挡?
    “且稍安勿躁。”邵树德看了一眼坐立不安的司空颋,说道:“给司空巡官讲个故事吧。”
    “殿下请讲。”司空颋耐心地说道。
    “国初,有博陵人崔生,少有才气,好学不倦。入官之后,清谨勤勉,历任台阁、幕职,足迹遍布陇右、河西,写下无数诗篇。神龙中,薨于官舍,春秋六十有八。其子扶柩,归葬博陵乡里。朝廷有诏,赐车马、凶器,一路随行,哀荣已极。”邵树德说道。
    司空颋下意识回忆起了国初旧事,这个“崔生”像是博陵崔氏的崔行功,又像他侄子,感觉似乎是多人事迹杂糅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