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晚唐浮生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晚唐浮生: 晚唐浮生 第774节

    一千五百骑兵像变戏法一样分成了前、中、后三个波次,彼此之间也靠得更近了。
    “嘚嘚!”马蹄声渐渐密集了起来,这是骑兵提速的标志。
    越来越多的契丹人围拢了过来。
    他们似乎刚刚完成一场劫掠,收到消息后匆匆赶来,神色间满是吃惊。
    旗号最后一次变幻。
    “呼!”短马槊齐齐前举,几乎压过了呼啸的风声,这是第一波次。
    第二波次五百骑兵,斜举马槊,紧紧跟在后面。
    第三波次则集体抽出了铁剑,右手高举着,目光平视前方,杀气腾腾。
    “杀!”刘子敬的一声断喝,打破了诡异的平静。
    第一波次五百骑兵陡然加速。
    奔腾的马蹄翻起泥土和草根,狰狞的骑士高喊着杀戮的口号,褐色的长龙离弦之箭般冲向了松松散散的契丹人。
    他们的速度越来越快,杀声越来越近,然后以一种无可阻挡的气势,冲进了契丹人群之中。
    一击而溃。
    第090章 追索
    一场稀里哗啦的脆败,但契丹人并不服气。
    他们是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失败的,夏人胜之不武。
    于是有自认为勇武之辈开始了反击。
    确实很勇猛,骑术也很高超,躲过了铁骑军士卒捅过来的短马槊后,铁骨朵还没扬起来,当胸又一槊刺来,惨叫一声落地。
    他甚至没能扰乱铁骑军的阵型。
    褐色的洪流继续前冲,将最后一块“结团”的敌人敲碎、打散。
    有战斗意志顽强的敌人试图聚集起来,组织反冲击,结果第二波次的骑队冲锋接踵而至,将他们最后一丝抵抗也粉碎了个干干净净。
    第三波次五百骑趁势向两翼散开,铁剑插回鞘套之中,骑弓已攥在手里。
    熟练的横队向两边延展开来,密集的箭矢破空而去,残余的敌众惨叫连连,再也兴不起任何抵抗的念头,向远方溃去。
    “追索残敌!”刘子敬大声下令。
    旗帜挥舞,第三波次五百骑卒加快速度,毫不留情的追杀着溃逃的契丹人,一如他们之前追杀那些部落壮丁一样。
    “第一指挥、第二指挥下马,披甲步行。”前两个波次的骑兵渐渐停了下来,传令兵仍骑在马上,来回传讯。
    骑士们默不作声地从马背上下来,微微有些喘气。他们牵着缰绳,步行在高高的秋草之中。马儿温顺地跟在后面,背上的湿汗渐渐收了起来。
    刚刚打了一场胜仗,斩杀敌军五百余,但将士们就好像只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一样,无喜无悲。
    小胜不足喜,小败不足悲,生死就那样,他们的心已经硬了。
    辅兵渐渐赶了上来,他们带来了骑乘马和驮马。
    随军医官开始给落在后面的伤兵裹伤,契丹人遗落的梨鼻马也被收拢了起来。各部有条不紊,各司其职,忙而不乱。
    东边有大队骑军路过,他们丝毫不停,快马加鞭北上。
    “卸甲、上马!”走了半个时辰后,传令兵又来回传令。
    “哗啦啦”一阵甲叶碰撞声,两个指挥的骑兵利索地将甲胄卸下,打包放在辅兵的驮马背上,然后翻身跃上乘马,拉着战马缰绳,继续北上。
    针对契丹人的全线进攻,已经在悄无声息间展开了。
    溃逃的契丹骑兵仓皇北上。
    耶律老古上演了绝技,空中跃上一匹空马的马背,不要命地甩着马鞭,不敢回顾。
    夏军骑兵已经马力不支,渐渐落在后面了。
    老古长长的吁了口气,抹了一把眼眶,也不知道是血水还是泪水,闷着头赶路,直到同伴提醒他已经到营地了。
    有人比他先回来。
    战败的噩耗如风一般传遍整个营地。
    “斜涅赤呢?”耶律老古揪住一人的衣领,红着眼睛问道。
    “去濡源了。”此人结结巴巴地回道。
    “走!”耶律老古换了一匹马,看着营地中稀稀拉拉的三百来人,说道。
    这里在御夷镇附近,濡源在北方一百四十里。
    百余里的距离,在草原上根本不算什么。御夷镇附近已经没什么可抢的了,相反还越来越危险。
    他们刚才遇到了谁?
    那支骑兵老练得像是杀人机器一般,整整一千五百骑,配合得严丝合缝,没有一丝失误。这样的对手,还是得调族中参与过多次战争的老手来对付,不然没有胜算。
    “有人追过来啦!”营地外面响起了凄厉的呼喊。
    仿佛在印证他的话一般,密集的马蹄声又在南方响了起来。
    “快走!东西不要拿了!”耶律老古连踢带打,将还在地上休息的士兵赶了起来。
    奴隶慌慌张张地牵来马匹。
    众人暗叹晦气,稀里糊涂地上马,再度仓皇逃窜。
    临走之前,老古向南张望了一下。
    又是千骑上下,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
    到底来了多少夏兵?怎么漫山遍野到处都是?老古的脑海之中升起一个问号。
    ※※※※※※
    大宁城北的草原之上,一整天都在过兵。
    晋军士兵立于城头,麻木地看着这一切。
    进攻他们?不像。
    耀武扬威?有那么点意思,但也不太像?
    纯粹路过?那为什么从咱们面前绕过?
    没人关心他们的心情。
    飞龙军军使梁汉颙亲自带着左厢九千余人,携马近三万匹,一路疾行。
    骑马步兵的机动速度,是大大高于骑兵的。
    因为他们不需要爱惜马力,不需要让马儿维持充足的体力以备骑战。
    配合他们作战的蕃骑几乎快要跟不上了。
    正如不理会晋兵的心情一样,梁汉颙也丝毫不理会蕃兵的心情,他只知道赶路。
    八月十五,大军抵达御夷镇。
    在此得到了最新消息,铁骑军及蕃骑万余人已经北上至炭山,契丹人饱掠不敢战,仓皇撤退。
    收了一些肉脯、干酪,将食品储备补充到十五天,梁汉颙下令东行。
    十六日,过西密云戍北(丰宁)。
    十八日,在三藏口(承德北)过夜。
    十九日夜,抵达安乐县故城左近。
    “下雨了。”军士们抬头看向天空,却什么也看不到。
    密密麻麻的雨丝从空中飘落下来。
    漆黑如墨的旷野之中,军士们又累又饿。连续行军十天,虽然大伙都没太多抱怨,但身心俱疲也是事实。
    梁汉颙登上一处高坡,定定地看着前方隐约的灯火。
    那是安乐县故城。
    此城后魏年间所置,为安州所统。时过境迁,县已废,但因地处要冲,依然是一个要害地方——当然,那只是对中原王朝而言,在契丹人手里,那也就是一个岔路口罢了。
    “累吗?”梁汉颙下了高坡,看着浑身湿漉漉的士兵们。
    众人看着他,都不说话。
    “我累!”梁汉颙毫不避讳地说道:“前面是安乐县故城,城墙早已毁塌。契丹人占了下来,作为西进、南下之基。”
    众人还是不说话,神情麻木。
    “今晚我要吃顿热饭,要有床睡觉,有女——”说到这里,梁汉颙打住了。
    作为夏王的女婿,说这话确实不太妥当,但军士们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脸上神情顿时活泛了起来。
    梁汉颙想起了岳父在汴州城外的作为,大喊道:“但随我行!”
    不用任何人吩咐,早就被训练成战争机器的飞龙军武夫们自动取出兵器,在此起彼伏的口令声中慢慢整队。
    雨越下越大,大地漆黑如墨。
    这样一个天气,契丹人怕是连出来巡视一番都懒得做了。
    “轰隆!”一道惊雷劈下,照亮了山脚下近万把雪亮的长槊,直如丛林一般。
    梁汉颙当先而走,尽情cosplay着岳父的英姿。
    沉默的长槊丛林开始了移动。
    没有说话声,没有鼓噪声,唯有粗重的喘息。
    松软的泥土吸收了夜袭者沉重的脚步。
    噼里啪啦的雨点和呼呼的大风掩盖了兵器碰撞的声音。
    雨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