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晚唐浮生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晚唐浮生: 晚唐浮生 第1185节

    二月十八日,圣驾南下华州,然后西行。
    邵树德下了马车,骑上了一匹神骏的战马,与南衙枢密副使王卞并辔而行。
    在大夏官场,王卞绝对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
    神策军固然整体稀烂,但也不是全员水货。征讨李国昌父子时,李涿带去河东的三千神策军就挺能打的,但多半也是十几万大军中仅有的能妆点门面的那批了。
    王卞是神策将出身。因为契苾璋负担不了振武军的开支,被武夫们轰下台,王卞带着朝廷凑出来的军赏走马上任,最后在邵树德兼并关北四镇的过程中归降。
    看得出来,他没有太大的野心。离开振武军后,又出任华州刺史、潼关防御使,暗中降顺邵树德。
    从此颇受信任,但也干了不少脏活,得罪了很多士人。枢密副使的职务,对他而言是应得的奖赏。
    “昔年王卿被郝振威偷袭,兵败如山倒。若真让郝某得逞,同华二州联为一体,那倒是个不小的藩镇了。”邵树德看着宽阔笔直的一等国道,笑道。
    昔年自长安东进,过了昭应县后,驿道两侧到处是倾覆的车辆、死伤的军兵。王卞手头能打的精锐,基本在行军途中一战覆灭,被迫向邵树德求援。
    思起此事,王卞也笑了,道:“其实郝振威帮臣下了决心。他若不偷袭,臣可能还要观望犹豫一阵子。他偷袭了,臣本钱尽失,自知能力有限,难堪大任,只能归降陛下,不想却歪打正着,至有今日富贵。”
    王卞这话说得俏皮,但也是实情。
    邵树德听了忍俊不禁,道:“二十年过去了,昔年破破烂烂的两京驿道已经换了模样。郝振威怎么死的,朕已经记不太清了,好像是死于河中或是河阳。此人可真是……”
    “他就是拉不下脸来。”王卞说道:“若能痛痛快快归降陛下,臣这个位置多半是他的。”
    郝、王二人一刺同州,一刺华州,实力相若,郝振威能力则更强一些。
    邵树德至今偶尔回忆起乾符末东征李国昌的实情。
    郝都头带着五千多兵马,威风凛凛,先平定躁动的振武军,又入代北,进占遮虏军,令李克用无功而返。
    后来回去当了天德军使,拒不投降,从此成了丧家之犬,一路奔逃,竟为朱全忠所用,该说他什么好呢?
    还是那句老话,选择很重要。
    “你说杨渥会识时务吗?”邵树德问道。
    “陛下,他就是一个纨绔,吓一吓就什么都答应了。况且,他也没甚价值了。”王卞说道。
    历史长河步入晚唐、五代,一方诸侯后人的价值真的低到了可有可无的程度。
    古来征战,落败一方的后人其实是非常有用,同时也非常危险的。要么杀干净,要么以礼相待,免得新征服之地上有人叛乱。
    但到了这会,杀也可,不杀亦可,都不一定有人会为你出头。
    沧海桑田,风气变换的速度也太快了。说穿了,还是社会基础在发生剧烈的变化。
    安史之乱,是文明的转折点。
    武夫当国,则是社会经济基础的转折点。
    从今往后,社会会越来越原子化,地方上的组织能力会越来越弱化。相对应的,中央集权得到了不断强化。
    但邵树德不准备杀杨渥,没必要。这一大家子几百口人,他准备抽个时间见一下,然后全部送到辽东定居。今后只要不作死,没人干涉他们的生活。
    其实已经是非常宽容的对待了,就当是杨行密给子孙积的德吧。
    同样的少年君主,大諲撰到现在还是个阶下囚,跟着圣驾东跑西颠,至今没个明确的说法。其妻高氏,现在还躺在邵树德的一辆马车之中,柔弱娇嫩之处,一片狼藉。
    有这般待遇,偷着乐吧。
    ※※※※※※
    二月二十二日,圣驾抵达昭应县,驻跸骊山华清宫三日。
    昭应令李偓颇有乃祖之风,非常机灵,提前就清理好了华清池,让邵树德与萧氏、杜氏两位孕妇在池子里玩了个尽兴。
    二十八日,圣驾抵达长安城东,自东面北首第一门通化门入内。
    进城之时,邵树德特地停留了下。
    当年在诸军长安附近扎营,围剿黄巢。他与诸葛爽的两万余大军就先后隶属于东面、东北面行营。
    黄巢退出长安的时候,各个行营但争相入城抢掠,唯他一人追击。
    时过境迁,变化真大啊。
    这一次,他是以主人的身份来到长安。
    这是大夏西京,是他的城市。
    “到底是隋唐的老底子,长安的规模不是洛阳能比的。”街道已经被先期抵达的禁军接管,反复清理了一遍,邵树德入城之时,看着似曾相识的前唐旧都,脑海中各种记忆扑面而至,但很快又消散了。
    现在的长安,与十年前不一样了,与二十年、三十年前更是大不一样。
    人少了,处处透着一股衰败的模样。
    曾经比黄巢贼人还要狠的坊市少年被一批批送往湖北道开荒。
    商人、士子也少了许多,因为这里已经远离了政治中心。
    神策军更是早就灰飞烟灭,军士家人要么向外移民,要么自食其力,艰难度日。
    “五陵少年”更是连踪影也见不到。
    邵树德突然想起了后世资源采空后艰难转型的城市。
    工作机会的骤减,养不活那么多不事农耕的市人,市面上流转的商品、资金日渐减少,整座城市试图艰难维持住“神格”,但依然不可抑制地衰败下去,直到触底反弹,然后稳定在某个水平。
    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长安的无奈。
    经济重心自西向东,势不可挡。不但关东的中原兴旺发达,甚至就连与关东联系密切的东北胡人也跟着日渐兴起,实力慢慢超过西北胡人。
    邵树德自觉已经尽力了。
    他不是神,没法逆大势而行。关西的衰败是必然,他所能做的,只是尽可能为其保留更多的元气,让衰败的结果不那么悲惨罢了。
    毛布的出现,为关西经济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极大延缓了衰败的过程。甚至在某些商业城市,还出现了超过前唐的繁荣景象。
    但邵树德知道,这都是错觉。一个毛布撑不起关西的经济,无法让长安回到天宝极盛时。
    近年来,同州等地的煤炭产业渐渐兴旺起来,甚至通过黄河水运向下游的河东道、直隶道销售。但他们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修武、梁县同样是产煤重地,河东也有自己的煤炭产业,同州煤矿注定只能分得这么日益兴盛的市场的一小部分,难挑大梁。
    与西域的通商是另一条路子,且这些年规模一年比一年大,关西获利颇丰。但随着海贸的深入开展,陆上丝绸之路注定竞争不过海上丝绸之路,两者的成本就不再一个段位上,竞争失败几乎是必然的。
    邵树德思来想去,似乎只有西征,彻底恢复前唐的西域领土,才能对关西的经济有那么一丝改善了。毕竟,有些东西海贸是没法取代的,比如与近在咫尺的邻国的贸易。
    “吾皇万岁!”长安百姓被暂时禁锢在各坊内,但在看到黄色伞盖之后,他们依然在低矮的坊墙后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
    邵树德收回思绪,举目四望,突然一笑。
    想那么多做什么?尽力而为,问心无愧即可。
    能改变一点是一点,积少成多,将来说不定就产生质变了呢?
    邵树德当天入住大明宫。
    三月初一,于含元殿举行朔望大朝会,在京文武九品职事官尽数参加,正式宣告大夏政治中心的转移。
    第015章 消费
    圣驾西幸大半个月了。不知不觉间,长安百姓的生活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最先获得好处的是送水的商家。
    都城这种地方,因为人口密集,且不注重卫生,生活污水无序排放,很容易污染地下水源。偏偏地下水的更新周期还很漫长,这就带来了严重的水质问题。如果地下水源还有矿物质因素影响的话,问题就更严重了。
    长安就面临着这么一个情况。于是,送水这门生意就应运而生了。
    水源取自远离长安的地方,并且因路途远近、品质好坏、取水难易分为几个档次。达官贵人、富商大贾们主要使用的是山泉水,价格最贵,但他们消费得起。
    家底殷实的市人、官员、军校使用远一点的河水。
    至于普通人或禁军士卒,只能依靠打井取水了,他们似乎也不在意,不是消费人群。
    不过饶是如此,收入仍然十分可观了。
    赶着大车水工们天没亮就在城门外排起了长队,一边等待,一边打着招呼。
    “真希望圣人在长安待个十年八年的。”一老头叹道:“圣人在洛阳之时,很多高门大户都东走了,商徒也跟着大举东行,长安就像个人老珠黄的弃妇般,无人搭理,凄惶无比。”
    老头此话一出,临近的几个人都笑了起来。
    这年头做买卖,你得知道哪些人兜里有钱,且愿意花钱,哪些人兜里没钱。
    官员、世族、武人是最有钱的,也愿意花钱。
    商人有钱,但他们的生意真不好做,讨价还价,小气吧啦。
    官员、世族、武人一走,很多商人也会跟着走,这是人所共知的实情——历史上韩建把唐昭宗掳到华州,百官至华州上朝,士人至华州考学,商徒也闻风而至,韩建收商税弄了几百万缗钱,当然最后全便宜了朱全忠。
    做老百姓的生意,固然有得赚,且很多时候比做世家大族的总体利润还大,但真的不好做,竞争激烈,还被挑来挑去,麻烦。
    更何况,老百姓里的军士及其家眷,出手豪爽,人数也十分庞大,他们是跟着天子走的。天子在洛阳,这块肥肉就只能由洛阳商徒赚去,天子在北平,好处被北平商人占去,天子来长安,他们才能分一杯羹。
    当然,三京之中,还是洛阳及其周边的商徒最赚。
    禁军将士跟着天子跑,但家可搬不了。
    铁林军的家属在汝州,武威军的家属在郑州,天雄军的家属在河南府,义从军的家属在河南府和汝州,突将军的家属在陕虢,经略军的家属在河阳……
    洛阳周边那一片,才是国朝最富裕、最具活力、生意最好做的区域。
    天子在东都时,他们大赚。
    天子巡幸北都或西都时,他们赚得也不少。
    这整天搂钱的日子,真真让人羡慕!
    “人皆言洛阳胜于关中,我看圣人在长安也待不久。”
    “洛阳好在哪里?那么点地方,能养活几多人?”
    “圣人从咱们关西走出来的,就该都于长安。”
    “就是。皇后也是关西出来的,长安是最合适的。”
    “哈哈!”一年轻后生嗤笑一声,道:“一帮人整天抱怨,又懂个屁!长安若好,圣人百官还会喝你们卖的水?”
    嗯,年轻后生堪称话题终结者了,这会人人张口结舌,继而垂头丧气。
    “秦三郎,你挤个什么挤?”有人迁怒道:“往后退一退。你车上装的什么?怎么那么臭?别脏了我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