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晚唐浮生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晚唐浮生: 晚唐浮生 第1349节

    整个过程一直持续到下午,待所有入京官员都朝觐完毕之后,方才开始廊下赐宴环节。
    大小官员们如释重负,浑身轻松,互相间开始了交谈。
    今日这场朝会,圣人话不多,但指向性非常明确,那就是所有人统一思想,不要再想这想那的,拧成一股绳,深入执行新朝雅政。
    转变得快、做得好的人,会飞黄腾达,傲视同侪。
    转变得慢、跟不上的人,会慢慢淘汰,最终边缘化。
    第002章 孔子化身
    春社节那天,陈诚收拾行囊,准备回洛阳,邵树德亲自送行。
    “京畿重地,而今种蔬果花卉的人越来越多了。”陈诚打量着周边密密麻麻的民居,有些感慨。
    隆冬之际,农田之中种满了芜菁、黄芽菜、乌塌菜之类的冬菜,看着十分壮观。
    人多了,每个人分到的地少了,但日子还过得下去,因为他们不再种粮食,转而种价值更高的蔬菜、水果,栽培鲜花、苗木,送进城市售卖。
    简而言之,他们靠这个赚钱,然后买粮,养活一家人。
    甚至于,还有大量手工业者,压根就没有地,全靠手艺生活。
    这是太平年景的标志。但发展得这么迅猛,与在民间流通的钱越来越多脱不开关系。
    这——就是陛下想看到的结果吧?
    其实历朝历代都有,本朝规模则更盛。陛下曾说,五十步就是可以笑一百步,五十一步都可以笑。哪怕没有本质的改变,只要有进步,就是好的。
    “世道总是会变的。”邵树德说道:“这些百姓的祖上,其实也是种地的。但时移世易,很多东西改变了,他们也跟着改变了。”
    陈诚点了点头,道:“确实。”
    马车辚辚向前,村落似乎永无止境。观其型制,砖房所占的比例大幅度上升,比起当年打黄巢那会,随处可见得土坯房强太多了。
    “其实——”陈诚突然说道:“百姓是不会感激陛下的。”
    邵树德默然。
    “他们这一代日子过好了,固然记得陛下。但两代人过去之后,就会对现在的日子习以为常,此后只要稍有降低,就会心生怨怼。”陈诚突然说道:“当官的其实也一样。”
    邵树德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道:“朕不在乎,这是实话。”
    这回轮到陈诚默然了。
    似乎,从一开始,他就没懂这个辅佐了快四十年的君王。
    “所以朕极其注重农业。”邵树德接着说道:“农为天下之本,进士科之外,农科是招录人数最多的。这个国家,比陈卿你想象中更能对抗天灾人祸。”
    “陛下所谋,臣远远不及。”陈诚叹道。
    他现在怀疑,宋乐可能是真的懂圣人,至少懂一部分。
    担任振武军节度使的时候,宋乐在胜州大修水利、推广三茬轮作制,其间多次巡视乡村,经常留宿农家,写下了许多农事诗。
    在这个时候,即便骄傲如他,也不得不承认,宋乐可能更接近圣人的内心,更理解他的志向与抱负。
    “回去之后,好生休养,凡事勿要操劳。”邵树德不想再谈国家大事,转而说道:“五六月间,朕就回洛阳了。咱们君臣之间,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一起走过来的老兄弟,没多少了。”
    陈诚有些感伤。几十年的峥嵘岁月,可真是让人怀念啊。
    如果能时光倒流,他一定会不再沉迷于醇酒妇人,转而把时间抽出来,与老兄弟们多来往来往。
    有些人,不经意间的一别,总以为还年轻,往后还有见面之机,实则却是永别。
    有些人,一开始还经常碰面,但渐渐地,在你没发觉的时候,他已经慢慢消失在你的生活中了。
    夜深人静的时候,你猛然想起,听到的却只有他墓志铭上的只言片语。最可怕的是,伱连他的样子都渐渐模糊了,因为你也老了。
    陈诚深吸一口气,看向远方。
    隆冬的萧瑟之中,几个稚童打打闹闹,全无任何烦恼。
    他的嘴角不由得露出一丝微笑。
    若有下辈子,我还跟着陛下出谋划策。
    ※※※※※※
    送走陈诚之后,邵树德回到长安,在太极殿接见了吐蕃来的使者。
    说起来奇怪,没庐氏的人路途更远,但来得更快。
    说穿了,其实就是一个积极性罢了。
    “象雄这地方,人心向背如何?”邵树德问道:“和朕说实话,不要有任何隐瞒。”
    在他面前的是一个中年人,名叫没庐觉。
    据莲花介绍,他也算是没庐氏这一代的佼佼者之一了,之前一直在逻些帮着家族争权夺利。无奈没庐氏在一开始的站队中比较含糊,为云丹所不喜。
    云丹死后,他的后人也多依靠别的家族,对没庐氏不是特别在意,故他们家族在逻些的地位较为尴尬,不上不下,近年来甚至有被排挤出局的苗头。
    吐蕃的四大乌衣门第,其实整体都不太行了。
    世间无不灭之王朝,又何尝有不灭之家族呢?世事无常,总有起起伏伏,总盯着那几十年的辉煌,或只能看见那几十年的低潮,其实都过于着相了。
    没庐氏,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但不是在逻些,而是在象雄,这是家族掌权者中一个比较模糊却坚定的认知。
    “回陛下的话。”没庐觉说道:“云丹来路不明,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就地方将官、土王而言,更倾向于俄松的后人。”
    其实,辩证来看,这话也不绝对。
    赞普的血脉固然尊贵,但云丹这种来历不明的人,不也得到了许多贵族拥戴么?越是上层,在这种事上就越不绝对。
    “俄松的后人有两支,他们认正妃所出的吉德尼玛衮,还是次妃所出的扎西孜巴白?”邵树德追问道。
    “我只能说,先入象雄者为王。”没庐觉说道。
    “先到先得?”邵树德问道。
    “是。”没庐觉毫不犹豫地说道:“若有我没庐氏相助,只要是俄松的后人,都能站稳脚跟。”
    “但你们也没法控制整个象雄三围。”邵树德说道。
    “这需要借助无上皇帝的威名。”
    “朕在吐蕃百姓中,亦有威名么?”
    “唐皇在吐蕃为菩萨,无上皇帝又怎么可能弱于唐皇?”
    “哦?哪位唐皇是菩萨,说来听听?”邵树德饶有兴趣地问道。
    “赤祖德赞在位时期,廷议中谈及唐太宗——”没庐觉见邵树德很感兴趣,于是说道:“有大臣说‘松赞干布的亲家翁,是唐皇孔子初琼,据说他也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他有360部经典,被誉为汉地的经典皇帝。’赞普以为然。”
    邵树德哈哈大笑。
    吐蕃赞普自认为是菩萨,那么唐皇自然也是菩萨了。不过,有唐一代,也只有唐太宗有这个殊荣。
    考虑到吐蕃人民的迷信程度,大臣都这么说了,普通百姓之中,但凡知道唐太宗的,大概率真以为他是菩萨化身——“孔子化身王”、“经典皇帝”、“观音菩萨的化身”,这是唐太宗在吐蕃的三个形象。
    见邵树德大笑,没庐觉却很严肃,只听他说道:“无上皇帝亦在著经典,可谓汉地第二位经典皇帝、孔子化身王。”
    “孔子化身王?朕可不敢居之。”邵树德摇了摇头。
    “陛下可知无上皇帝在吐蕃亦有称号?”没庐觉问道。
    “说来听听。”邵树德坐了下来。
    没庐氏抱着几个月大的儿子,妩媚的眼睛却一直落在邵树德身上。
    她的丈夫铁哥方才还在此间,不过已经回去了,现在是邵树德与没庐氏之间的“暗箱操作”时间。
    “孔子化身王之后裔孔子小化身赞普。”
    “汉地国王生格赞普。”
    没庐觉一口气说了两个称呼。
    “生格在吐蕃语中是‘狮子’的意思吧?”邵树德问道。
    “正是。”没庐觉一脸钦佩地回道。
    邵树德有些奇怪,怎么那么多人喜欢用“狮子”来妆点王号?
    高昌回鹘仆固氏打败安西回鹘后,迫不及待称“阿斯兰汗”,就是“狮子王”的意思。
    奥古尔恰克的兄长巴兹尔原本也称“狮子王”,弟弟地位低一些,就只能叫“公驼王”了。
    但是——你们见过狮子吗?
    回鹘人也就罢了,怎么连吐蕃人也以狮子为尊?就没人自称“虎汗”、“虎王”吗——呃,这个汗号确实有点中二。
    “孔子小化身赞普最初传自青海,渐渐流传到了更广阔的地方,如今就连逻些都知道了。”没庐觉继续说道:“大臣们议事,很多时候就称呼陛下为‘孔子小化身赞普’。‘汉地狮子赞普’的称号近年来才流传,主要由于阗传入,现在整个象雄都知道了。”
    邵树德有些无语。
    孔子小化身赞普就算了,汉地狮子赞普这个称号,绝壁是因为他先后打败了高昌回鹘、安西回鹘,是西域最强者,所以这个尊贵的称号就落到了他头上——于阗人,多半也崇拜狮子,李圣天如果有机会,绝对不会介意自称“阿斯兰汗”,但他不敢。
    邵树德说道:“如果朕册封维德为象雄王,对你们有助益,没庐氏也能世代为宰相。但朕能得到什么?”
    没庐觉看向莲花,目光在她怀中的孩子身上停留了片刻。
    莲花的脸唰得一下红了。
    “象雄王死后,继承者需得到汉地狮子赞普的册封,才能正式即位为王。”没庐觉说道。
    邵树德无奈地看了一眼莲花。
    人家没庐觉未必知道什么,但你这不打自招的样子,却让人家怀疑了。
    “象雄王需将他的继承人留在中原为质。”邵树德说道。
    没庐觉没有立刻回答。
    其实这事对他们家族是有好处的,盖因王子留在中原,在象雄人生地不熟,不就得仰仗他们这种地头蛇了么?
    但没庐觉担心家族内部甚至外邦土王中有人反对,于是没立刻回答。
    “此事还需商议。”没庐觉说道。
    “可。”邵树德点了点头,又道:“但你们要快点,朕没那么多耐心。让朕等急了,疏勒、于阗、仲云、海西诸路兵马齐齐上山,到时候就难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