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晚唐浮生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晚唐浮生: 晚唐浮生 第1391节

    一艘又一艘的船只下锚停在港湾内。
    王华都从来没想到,一个商港内的船只,能排成军港那般密密麻麻,那般气势雄浑。
    变化太大了啊!
    搁三十年前,绝对没人能想到有朝一日,大夏朝能找出如此之多的船只。
    古来征战,跨海征伐时,往往临时伐木,建造船只。但这种船只所用船材未经数年时间阴干,匆忙建造的过程中质量瑕疵也很大,故寿命很短,安全性很低。
    国朝就不一样了。
    这些船不是短时间内催生出来的,而是在长达三十年的过程中,一点点扩大的。
    每一艘船只的船材都精挑细选过,建造时由船东监督,甚至共同参与制造,质量是没有问题的,体现了此时最高等的造船水平。
    是的,这些绝大多数都是民船。但民船也是可以征用的,转运物资、兵员,成为征战的助力。
    军使赵宗诲带了数十艘战舰东行,就临时征发了不少民船,装载物资、器械和食水,耀武扬威。
    大夏朝的国力,确实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着,至少海上力量是这样没错。
    “新罗使者走了吗?”听到亲兵蹬蹬上来的脚步声时,王华都问道。
    “已经去了。”亲兵回道。
    “那就好。”王华都点了点头。
    新罗人屈服了。
    赵宗诲率领的舰队只花了几天时间,就抵达了东莱县外海,然后派人上岸通传。
    新罗人还是挣扎了几天时间的,但也就到这个程度了。
    或许是知道胳膊扭不过大腿,或许是真的需要大夏王师的庇护,数日后,他们终于派了一艘船只西行,抵达登州后上岸,前往洛阳。
    征服新罗,走海路比陆路快多了。
    更准确地说,船只的速度是步兵、骑兵难以企及的。
    它不需要休息,昼夜都可航行,一日夜之间,数百里过去了。
    这个路程,换成步兵,怕是要十天以上。即便是骑兵多携马匹,沿途准备草料和换乘马匹,也得好几天时间。更何况,骑兵的这种速度,短时间内爆发一下还可以,且要做好损失大量马匹的准备,长时间的话,拿什么和水师比?
    王华都是陆师出身,但他现在越来越喜欢海上生活了。
    乘风破浪,登陆抢滩,斩将杀敌,这就是他向往的生活。
    只可惜,圣人不打算攻灭新罗、百济、泰封诸国,他们没有用武之地。
    “杀!”码头左侧后方的一处空地上,上万军士正在操练。
    那是来自广捷、横野等军的六千步卒。从成分上来讲,多为幽州、河东籍士兵,最远可追溯到河北、河东的降兵。老兵退伍之后,新募士卒也来自这两个地方。
    他们上过战场,打过硬仗,西征之后,还与回鹘、葛逻禄交手过,经验非常丰富。
    平海军曾经抽出一部分士卒与他们会操对练,结果被打得稀里哗啦,让赵宗诲、王华都二人面上无光。
    还好,这些都是旱鸭子。等到了海上之后,跳帮厮杀时,就玩不过平海军将士了——他们甚至连平稳站立都难。
    “咚咚咚!”战鼓声擂起,六千步卒快速变幻着阵型,有条不紊,忙而不乱,从高处望去,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骑兵也出动了。
    军官一声令下,席地而坐的马兵翻身上马,手持长槊,开始了操练。
    “这九千步骑去了新罗,我感觉他们难逢敌手啊。”王华都突然说道。
    “将军,新罗人也打了这么多年仗了,再差也练出来了吧?”亲兵有些疑惑地问道。
    他是郓州人,当年朱瑄与朱全忠连年大战,损兵折将,镇兵死光了,上州兵,州兵死光了,上土团。仗打得多了,土团乡夫的战斗力也在飞速增长,新罗人年年战、月月战,不至于此吧?
    “如果所有人的本事都不太行,那么即便打到天荒地老,也是在比烂。”王华都嗤笑一声,说道:“就说古书里那些非常容易溃散、投降的部队,就算打几十年,又有何用?”
    当年圣人与朱全忠激战,汴州武人野战时正面失败,溃散回去后,当天甚至就能再次冲杀,还凶悍无比。
    朱瑄、时溥主力丧尽,还反复缠斗,甚至主动进攻。
    这战斗力是新罗人能比的?他们甚至连职业武人都没多少。
    “那干脆灭掉新罗算了。”亲兵说道。
    “唉,圣人拉不下脸啊。”王华都叹道:“不趁着这会攻灭新罗。等几十年后将骄士堕,怕是就没那么容易了。”
    “铛铛!”码头上响起了清脆的钟声。
    不一会儿,一艘快船就远方的海平面上出现。
    它的速度很快,操控性也很好,追逐着洋流波浪,调整着返航,不一会儿就靠近了码头。
    “军使回来了。”王华都淡淡地说了一句,然后下了灯塔。
    很快,一艘、两艘、五艘……
    一艘又一艘船只的身影浮现在海平面上。
    龙旗高高飘扬,赤青旗不断升起,这是进港的信号。
    前往东莱外海巡弋的舰队,回港了。
    王华都带着留守将官来到了栈桥上迎接。
    这是大夏朝第一次以舰队给“敌人”施压,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有些事,一旦尝到甜头,基本就停不下来了。
    舰队外交,真的好使。
    第048章 赤山浦
    船只进港后,自然又是一番忙碌。
    这次出海有点匆忙,很多船只还在整修呢,就大举出海了。
    还有一些船只,原本挂满了渔网、吊杆,也全部拆下了,换上强弩、砲车——有点羞耻,平海军将士捕鱼的本领很高,但操作强弩、砲车的手段就生疏了很多。
    还好,新罗人被他们唬住了,没看到他们“外强中干”的本质。
    舰队回港之后,就像一枚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整个码头区迅速运转了起来。
    “张大,快出五十只羊。”有文吏来到了一处臭烘烘的羊圈边,大声说道。
    “刘主簿,可是水师回来了?”张大正在杀羊,闻言立刻把尖刀交到徒弟手上,匆匆走了过来,问道。
    “正是。”刘主簿说道:“快点。这次他们出去立功了,军使下令大酺。不光我出来了,还有好几个人出门采买猪羊。”
    “明白了,稍待。”张大喊了一声,立刻奔来两个少年,一个手忙脚乱烧水,一个准备茶具。
    刘主簿瞄了一眼,竟然不是常见的浮梁散茶,便笑道:“张大,你的买卖愈发兴旺了。”
    张大干笑了两声,道:“还不是托平海军的福。”
    刘主簿笑而不语。
    张大来历不简单。他不是本地人,籍贯应该是青州或密州,记不太清了。两年前突然落籍赤山浦,经营起了牛羊生意,出手十分阔绰。
    他那个牧场里,除了自家子侄乡党外,还有几个外地人,年岁大约四十上下,脸色凶狠,望之不似良善之辈。
    刘主簿大概知道点情况,海盗嘛!
    年纪大了,拼不动了,估摸着也赚了很多不义之财,于是从良上岸,过安生日子。
    对这种人,官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者没拿到人家当海盗的确凿证据,二者人家也没祸害过本乡本土,三者这些人可能与听望司也有点不清不楚的关系,何必呢?
    他都愿意当良民了,正常缴纳赋税,诚心经营牛羊买卖,不闹事,那就别折腾了。
    其实像张大这种人相当不少。
    就说平海军军使赵宗诲,其实也是海盗出身,至少他父亲是确凿无疑的海盗。
    想当年,登莱海密诸州沿海,新罗裔不知凡几,说是做海贸生意,都是他妈的胡扯。好吧,确实有人做生意,但做生意与做海盗并不矛盾。出海的新罗水手,哪个敢拍胸脯保证,说自己一辈子没做过海盗行径?怕是寥寥无几。
    有些事啊,就没弄得那么清楚了,没意思的。难得糊涂,难得糊涂。
    喝了几口茶后,张大那边已经挑了五十只羊。刘主簿放下茶碗,走过去查看。
    “还不错,没拿瘦羊、病羊糊弄我。”刘主簿仔细扫了一圈后,说道。
    “做买卖,诚信为本,不至于。”张大笑了笑,说道。
    刘主簿点了点头,随后喊来几个随从,将马背上的铜钱取下来,进行交割。
    张大也喊来几个帮佣,让他们把羊赶到平海军营房。
    一场后勤副食品采买的买卖,就此完成。
    ※※※※※※
    码头另外一处,十几辆马车依次停在村口。
    前方有一大片工棚,机杼声轰鸣不绝。
    钱录事定定地站在高处,仔细欣赏。
    田野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看不见的远方。
    田野之中,人头攒动,又到一年一度的亚麻种植季了。农人们早早就备好了种子,在田野中忙活着。
    亚麻是一种好东西。
    钱录事有亲戚在营州当官,书信往来之间,他就知道当年契丹人曾在营州广种亚麻,用来织布。
    当然,亚麻还有别的用处,比如做帆布。
    眼前这个小村,其实是平海军帆布的重要来源之一。村民们几乎放弃了粮食作物的种植,一门心思种亚麻、织帆布,卖给平海军以及帆布行。
    正如帛练行等垄断绢帛买卖的行会一样,帆布行几乎垄断了赤山浦这个大港的全部帆布买卖。但凡用软帆的船只,都得来他们这里采购——有的直接买,有的通过造船、修船工坊买。
    只有平海军等庞然大物可以破开这个规矩,直接到原产地采购。
    “钱录事。”一胡子花白的老人从工棚内走了出来,作揖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