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明珠在匣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明珠在匣: 明珠在匣 第21节

    她康王府拉下脸在皇后寿辰求娶,此女在大庭广众下道明她不喜欢太子,如此却也要拒绝她家这门亲事,又至她康王府的脸面于何地?
    “那倒是巧,卫姑娘每次进宫来,本宫倒是总能看见姑娘同太子一处。”王贵妃又瞥了眼康王妃神色,随后瞟向皇后意有所指,“卫姑娘,你若是有什么顾虑,大可直说,没必要因此犯下欺君之罪不是?”
    卫明姝又是重重叩首,“臣女并未欺君,问心无愧。”
    康王妃见此面露一丝狠色,嘲讽道:“我看卫姑娘也不一定是因着太子,早闻卫姑娘十三岁便以骑射闻名京城,又精通兵法,去岁更是改良云梯马绊。
    本朝自长缨将军后倒是没出过什么女将,曾将军这些年在西境也甚是劳苦。这卫侯既因伤不能守卫西境,卫姑娘又一直未嫁,与其在这京城空负盛名,何不替父戍边,继承安平侯衣钵?”
    众人闻此,不仅倒吸一口凉气。
    谁都知这康王妃是个不好得罪的,卫明姝拂了康王妃的面子,王妃这意思竟是要将这京城长大的姑娘送往边境?
    卫明姝低头,紧紧抿着唇瓣,额上因着之前喝酒出了些薄汗,气息也已经有些不稳。
    太子向前一步,正准备开口,却瞧见皇后向他摇了摇头,又不得不将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皇后轻笑道:“王妃此言差矣,明姝自小养在京城,从未战于沙场。况且她还是个未出阁的姑娘,长缨将军早年也是随宁国公征战,后而得名,让明姝戍边怕是不妥。”
    卫明姝抬头对上康王妃的目光,从容答道:“王妃还需慎言,战事本非儿戏,臣女过去所做不过尔尔,只是想为大黎略尽绵薄之力,与我大黎世代名将相比,臣女不过班门弄斧,纸上谈兵,又怎能因着虚荣好面子,于国之大事玩笑?”
    说罢,卫明姝微弯的双眸着看向康王妃,康王妃已是面色铁青。
    卫明姝低笑,叩首道:“陛下,皇后娘娘恕罪,臣女确有心仪之人,臣女曾发誓,此生非此人不嫁,因此才拒绝这门亲事。”
    “哦,卫姑娘心有所属,怎么我们从未听说过?”王贵妃玩味笑着。
    卫明姝略微思索,随后坦然答道:“此人多年不在京城,如今才刚准备来京城常住,众人不知倒也理所应当。臣女与其乃是旧时相识,一见钟情,只是臣女亦不确认此人心意,只想等到这事定下,在同大家说明。”
    那满眼的欣喜与倾慕,不似有假。
    王贵妃追问,饶有兴致,“本宫倒不知是哪家儿郎,竟有这般本事,连这王府的世子都比不过,不妨说出来,让大家也认识认识,本宫也想求陛下一个恩典,好成人之美。”
    卫明姝不语,眼中一闪而过那从未有过的狠色,手指抓紧白玉地板,下一瞬又恢复成了淡然的模样,心中却是苦笑。
    宴席上首坐着的人,她一个都得罪不起,本想着说自己心有所属,便可以助皇后和她摆脱局面,可王贵妃竟还要步步紧逼。她若说不出个所以然,怕是很难收手。
    她不懂,她素来与王贵妃没有恩怨,难道就因为和皇后的恩怨,就非要把她这个毫不相干的人逼上绝路?
    可那人......
    她也只是动过那么些念头,她如今也不确定那人的心意。
    阮家和她家一样,不过商贾起家,她又如何能因着一己之私,善做主张将他同自己绑一辈子?
    卫明姝眼角已是泛起一滴泪珠,如落单的鸿雁,孤立无援。
    美人垂泪,当是我见犹怜,王贵妃却仍是玩味地笑着,仿若俯视地上蝼蚁。
    寂静的大殿外,却忽地传来一道醇厚而凌厉的声音,响彻回荡,如同崖间藤蔓,将即将坠入之人拉出深渊。
    那话语间没有一丝委婉,毫不客气,“卫姑娘想嫁什么人,做什么事,当由自己做主,再怎样,也是轮不到贵妃娘娘插手。”
    说罢,在场所有人都向那声音的方向看去,魏姝仪刚准备起身的动作顿时停住,又缓缓坐下。
    刚才她也打算替卫明姝说话,魏丞相看了她一眼,她也曾犹豫了一瞬,然而就是那一瞬,却是不用她再开口了。
    卫明姝也不禁向后望去,心中满是诧异,眼中流过感激和动容。
    她知道,所有人心中都有顾虑。
    可她万没有想到,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个站出来替她解围的,竟然是仅仅打过几次照面的沈轩。
    沈轩低眼,抿唇看向跪立的姑娘。
    “沈将军?”王贵妃面色如常,可细心之人当能发现那颤动的语气多出了些慌乱。
    她本只是想摆皇后一道,没有细想卫明姝所说是何许人,在她的印象中,卫明姝从小到大,走得最近的男子便是太子,而那太子明显对卫明姝有意.......
    可就在沈轩站起来说话的那一刻,她又仔细回味了一遍卫明姝所说之言。
    这沈将军前不久刚班师回朝,打算在京城常住,两家皆为武将之家,有往来也不足为奇。
    那沈轩分明有意护着那卫明姝.......
    沈轩仍是站立,向上首一拜,“陛下恕罪,末将.......来的迟了些。”
    卫明姝心中仍是极乱,来不及细想,仍是扭着脖子抬头看着沈轩。
    那站立着的身影挡住了殿外的烈光,卫明姝躲在那抹阴影下,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安稳。
    她好像,敢哭出来了。
    沈轩对上那双眼睛,那双好看的眸子已是泪水潸然,显然受了很多委屈。
    他在殿外将那些话听了个清楚。
    他之前千方百计讨好姑娘,本想给姑娘留个好印象,徐徐图之,待尘埃落定后,再正大光明放在身旁护着。
    可显然不是所有人都像他一样想。
    既然她都这么说了,无论是形势所迫拿他当挡箭牌也好,还是真心心悦于他也好,总之他在她心里有些不同,
    那他便没有必要再顾及。
    总要替她讨回来些。
    他双拳紧握,骨节咯咯作响,目光锐利如鹰隼,直视上首点着花钿的贵妃,“卫姑娘有什么话,就同贵妃直说,不会有人为难你。”
    卫明姝心中一震,那双眸子也在盯着她,仿佛在告诉她不必害怕。
    卫明姝抿了抿唇,迅速理好心绪,随后竟是起身盈盈一拜,“臣女心中所慕,自会自己求得,不劳贵妃娘娘费心。”
    王贵妃心下已千回百转,若说刚才她还真想从卫明姝口中逼问出什么,现下却是怎样也不能再说了。
    王贵妃笑道:“本宫也是好心,既然卫姑娘这般有把握,那本宫祝卫姑娘得偿所愿。”
    卫明姝没再多言,吸了口气,又转向康王家,“康王妃可能有所不知,明姝家中不能饮酒,刚才王妃所敬那杯酒,现下让明姝着实感到有些不适。”
    卫明姝说着,那气息已经有些虚弱不稳,两颊明显泛着红晕,额头上似是已经布满汗珠:“陛下,皇后娘娘还请恕罪,臣女有些吃醉了酒,先告退了。”
    说罢,卫明姝又行了一礼,迈开的步子略微有些踉跄,在众人的议论中缓缓走出大殿。
    太子心下五味杂陈,走向皇后身边:“母后,儿臣......”
    皇后心下了然,面上也没有什么不喜,眸中闪过一丝愧色,长叹一口气点头示意道:“你去吧。”
    沈轩仍旧负手而立,待到卫明姝走出殿中,才继续说道:“王贵妃可能不知,末将来的迟了些,是因为在末将街上碰上了些事。”
    众人听闻,刚垂下的心又是一紧。
    不少人都明白,刚才卫家那姑娘说的心慕之人,大概便是这沈将军。
    这沈将军若只是护着也就罢,现在竟是要替那姑娘出头了?
    “王家大公子在西街公然殴打庶人,末将善做主张,把人送去了衙门。”
    席下仍是小声议论着。
    这王家的事大家都心知肚明,如今王家嫡庶两支分家,兴盛的是王家庶支,衰落的是王家嫡枝。
    那庶子出身的王冕已是坐上了中书令的位置,可那王家嫡长子却仍是个举人,靠着王家关系在鸿胪寺混了个闲职。
    王冕还算惦记着血缘关系,帮着王家嫡支送进宫了一个贵妃,可这嫡支的几个公子,都是烂泥扶不上墙。
    这些大家都是心照不宣,可沈轩这是要在皇后寿宴上将这事挑明了说。
    未免也太不给王家颜面。
    “你!”王贵妃终是有些绷不住,正欲起身。
    “扶嫣!”出声喝住的却是王冕。
    王贵妃坐了回去,眼中闪过一丝慌乱。
    众人瞬间了然,王冕虽是帮嫡支送进宫了贵妃,可并不代表嫡支能指望庶族为其出头做靠山.......
    席面众臣已是心思各异。
    惠帝观众人神色,又看了两眼沈轩,最后目光落向王冕。
    见王冕已是倒起酒,惠帝终于开口,“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沈爱卿这也是公正之举。
    既是如此,那便交给衙门查办,该罚的就罚。王爱卿,沈爱卿,你们看如何?”
    王冕放下酒盏,起身一拜,“陛下英明。”
    惠帝一笑,望向沈轩,“那沈爱卿呢?”
    “末将亦是无异议。”沈轩说罢,撩袍跪拜,“只是陛下,末将还有个请求。”
    “沈爱卿请讲。”
    “陛下,末将与卫姑娘两情相悦,请陛下赐婚。”
    惠帝一时愣住。
    刚才沈轩那举动他也是看在眼里,想到上次沈轩莫名其妙要去过给卫家送弓,便也了然——
    这小子,分明是对那卫明姝早有图谋!
    可他没想到,他竟是如此急不可耐,前脚康王妃才请求赐婚,现在他又来。
    那卫家姑娘是长了副好容貌,可这一场宫宴,两家都请旨赐婚,卫家姑娘刚回绝了康王家,他如何能这么就轻易应了沈家?
    “沈爱卿可能有所不知,卫家姑娘曾说,若要娶她,便要先赢了她骑射。”
    “末将之后自会想办法赢了她。”沈轩仍是没有起身,开口还是一句,“请陛下赐婚。”
    惠帝拿他这个无赖样没有办法,那康王妃仍是面色胀红,康王世子也面露凶相。
    惠帝不禁看向他那皇叔,可不知为何,此时他那皇叔亦是紧皱着眉头。
    康王妃上前,“臣妇认为此事颇为不妥,陛下不妨再考虑考虑。”
    这么一说,惠帝却是有些不喜。
    他一向不喜臣子对他指手画脚,何况是个妇人。
    让他考虑考虑?
    他敬重这家,乃是重皇家体面,可赐个婚,倒也不必全看着这家脸色。
    “罢了,朕已有决断。”惠帝又扫了眼众人,“既是两家都有意,此事便准了。”
    “谢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