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大唐种田指南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大唐种田指南: 大唐种田指南 第272节

    陈玄奘如梦初醒:“这……”
    钟离珺沉着道:“我观你听完俗讲,沉默不语,怕是心有疑问。东胜神洲的僧人行事确实与唐大不相同,可对修佛的同门,他们都很热情,若有疑问,不妨问问当事人,看他们能否解答。”
    这话说到陈玄奘心眼上了,他犹豫道:“可否太麻烦了。”
    是怕麻烦高长松他们啊!
    高长松长舒一口气,笑道:“有何麻烦的,您别看我这样,在东洲还有些脸面,刚才那俩人我认得,是大相国寺的师弟,以前还跟他们攀谈过呢。”
    都不是攀谈,是传授相声技巧,若无来自后世的先进技巧,他们能卡点卡这么准吗?
    说干就干,高长松与钟离珺护送玄奘法师前往后台。
    *
    后台人颇多。
    俗讲僧,或延伸至每一位在勾栏表演的俳优,他们与现代演员肖似,火的那些有无数追捧者。
    一些粉丝会追到后台,想与偶像零距离接触。
    俗讲僧组合的粉丝颇多,他们也愿意与粉丝谈谈佛法,最好点化几个居士,陈玄奘来时,俗讲僧还抓着人手说话呢。
    目前,留在后场的只有矮胖僧人,高瘦的去解手,一时半会儿回不来。
    矮胖僧人名智方,一眼就认出高长松了,上来便招呼:“阿弥陀佛,十二郎,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是想通了要去道入佛?阿弥陀佛,真是善事一件啊!”
    说多了俗讲,智方嘴皮子也变油滑了,高长松道:“怎会,我一心向道,绝不入佛门。”
    智方压低眉毛,作失落状。
    “此番来寻你的,非我,乃是我之友人。”
    说完这话便推出陈玄奘隆重介绍:“玄奘法师来自大唐,素与我交好。”
    “大唐风气,你是知道的,以西天为尊,与东洲不同,他见你二人俗讲,感触颇多,想与你说几句。”
    智方举双手赞成:“好说好说,都是佛门弟子,何必分什么西方、东方。”
    他看向陈玄奘,热情极了:“这人太多,不是说话的地方,不如你我找间茶肆,细细相谈?”
    陈玄奘不会不答应。
    *
    瓦子里茶肆、沽酒铺子可太多了,智方熟门熟路拐进其中一家,陈玄奘紧随其后。
    高长松说自己非佛门人士,不打扰他们论道,拉着钟离珺溜走,去过二人世界了。
    智方离开前,让勾栏打杂的小道童给高瘦师兄带话,说自己迟点回去。
    这个点,外面表演得正火热,茶肆里没什么人,连伙计都被指派出去卖饮料了。
    智方将玄奘拉至僻静角落,两人盘腿坐在蒲团上。
    智方特别爱说话,这也是他被选作俗讲僧的原因,拉着陈玄奘絮叨起来:“你是从大唐来的高僧,这可太好了,你是不知道,这十几年间,从唐来的高僧越来越少了,说是唐王的要求,减少与咱们这的沟通往来。”
    “好在还有青鸟快递,寄信,能在纸面上谈论佛法,要这都不成,也太糟了。”
    “我就爱跟你们大唐的僧人聊天,你们佛法造诣各个都很精深,比我好多了……”
    陈玄奘抓住重点,他佛法造诣不好吗?
    可看台上讲佛教小故事,讲得那叫一个抑扬顿挫,听的人眼珠子都不舍得转了。
    他这样想,便以委婉的形式问出来,智方笑道:“瞧你说的,会俗讲,不代表善修经。”
    陈玄奘不懂了,此话怎讲?
    智方说:“你既是十二郎的友人,想来对咱们也有些了解,论佛经数,咱这的许多都不如大唐,更不如西天。”
    先前就说过,这里的佛教,起源于佛门的反叛分子,他们不同意佛门的一些做法,才跨越山海,来到东洲,建立他们心中的佛门。
    然而,搞一门宗教得有基础,譬如佛经,他们中有些固然能造出自己的经书,可佛教的起源实在是太深了,且这群人想,他们只是不苟同西天人的传经手段,对经书本身没意见啊!
    于是,东洲僧人学经,学的也是西天的经。
    一开始还好,进度跟南部僧人保持一致,可随着时间推移,天竺人不断将经书传入大唐,大唐的僧人又以学经为己任,不搞社会活动,久而久之,唐的知名僧人各个成学术大师,对各种经书了熟于心,提出自己的见解。
    举个生命形象的例子,这些大唐的僧侣,主打钻研佛法,而东洲的,擅长深入民间、格物致知。
    从取长补短的角度来看,问佛经相关问题,不找唐僧找谁?
    机会难得,智方逮着陈玄奘一个劲薅羊毛,跟陈玄奘一开始的想法不同,智方跟他请教了许多问题,都跟佛经理解相关。
    待他解决完智方的问题,对方也高兴起来,陈玄奘趁势问俗讲意义之何在。
    智方眨巴眼睛,圆润的、肉嘟嘟的脸颊将他眼睛挤小了。
    “意义不意义的,不过是让百姓对佛多一些了解,更愿意入佛门罢了。”
    陈玄奘:。
    好吧,他承认,这或许能让人了解佛,可更愿意加入佛门……
    嗯,对虔诚的居士来说,该是好机会吧?
    智方一锤定音道:“或许是我浅薄,对我来说,宣扬佛门的最好方法与舞台,就是勾栏瓦子,只有展现了我佛慈悲,其他人就会蜂拥而至。”
    “借此机会,同他们说说佛陀的生平,不一举两得吗?
    陈玄奘得承认,东洲的路子完全不同,可他们却是在以各种方式,跟民众讲佛,吸纳信众。
    目前看来,是东洲更胜一筹啊!
    *
    与智方的一通话,让陈玄奘受益匪浅,他行佛礼后从茶肆出来。
    此时的夜市正处在最高潮,屏息,耳边充斥人的叫骂声、笑闹声。
    陈玄奘缓缓呼出一口气,低落的情绪也提了起来。
    大安太热闹了,无论是人族还是妖怪,各行各派,都能在这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百姓的精神生活又如此丰富,真是不可思议。
    他被这高度发达的社会迷住了。
    好在玄奘本质苦行僧,也不贪图享乐,看了一会儿就觉着差不多了,准备回去。
    谁知此时,却见猪八戒跟一群妖怪、风流修士,勾肩搭背,从他面前走了过去。
    他边走还边兴奋道:“嘿嘿嘿,一段时间不见,不知白三娘怎么样了,嘿嘿嘿,俺老猪好容易回来,不先去找她松快松快?”
    眼中闪烁着光。
    陈玄奘:“……”
    八——戒——
    第234章
    “呼、呼、呼——”
    好容易摆脱了太上老君,莲台上的观音喘几口粗气。
    哪怕只是三清的化身,也不是他能轻易对付的,他俩间隔着辈呢!
    莲台载着观音,飞至东海,他想眺望东洲,视线却被迷雾所笼罩。
    这是东洲修士树立的屏障,别说观音菩萨,哪怕如来佛祖来了,都不能挥开这一层迷雾,将东洲景收入眼底。
    观音掐指一算,太上老君拖延了一日有余,也就是说,陈玄奘已在东洲呆了一天。
    这一天中发生了什么,观音一无所知。
    想到一个接着一个,下饺子般奔东洲的神仙,与逃离珞珈山的木吒,观音额角一阵一阵抽疼。
    不妙啊!不妙啊!
    不是他怀疑陈玄奘的定力,正因知晓东洲的模样,观音才会头疼,那地方太好,太吸引人了,正如同缓缓东升的旭日朝阳,东胜神洲迈上高速发展的轨道,正一路冲向不知名的远方。
    远不是停滞发展的天庭可比。而西天,虽野心勃勃,却总缺了点什么,观音明白,一个真正心系民生百姓的人,是不会被西天打动的。
    囿于时代限制,他很难去讨论西天背后的问题,就像是妖怪只能当坐骑,被神佛残酷对待,而坐骑下凡肆意吃人也不会被惩罚一样,这都是西天与天庭的问题啊。
    眼下,观音只有一个想法,得快点把玄奘从东洲捞出来才行,要他看多了,想多了,不西游改东游了怎么办?
    那可是金蝉子的化身,如来坐下的弟子,别偷鸡不成蚀把米,给东洲输送人才,他不得吃瓜落?
    可他怎么进东洲呢?
    真身肯定不行,东洲的修士对天庭的偷渡客不错,认为他们是可归化对象,对观音这类“中高层”人员,那叫一个严防死守。
    所以,他想进去,只能靠化身。
    观音:慈郎化身,就是你了!
    那他的化身在哪呢?
    显然,还在高长松的庄上打工呢!
    *
    “家院!家院!”
    观音才睁开眼,就听见佃农大呼小叫,他速速翻阅了最近的记忆,照旧没什么事。
    观音的化身,是第一批加入的流民,又自带种植属性,不行还能撒一把杨枝甘露活地,混这么多年,早升职了。
    当家院,是因他为化身,观音不管,就同木偶般做事情愣愣的。高长松是个明白人,只给他安排些轻省活计,没事的话,只要背着手,到处巡逻巡逻便成了。
    那大呼小叫的佃农终于来了,定睛一看,是田畴上跑腿的。
    他说:“青鹭姑娘传信,说明个儿主家要来巡逻,朱家院让我来问问您,有什么章程。”
    观音说:“我不知,你去问他。”
    没错,这就是观音的行事风格,问就是不知道!
    佃农也是习惯了,他只礼貌性来问观音一句,见得不到回应,点头就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