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王冠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大明王冠: 第599章

    现在总算好了。
    储君一定,二儿子应该不会再为难黄昏了,三妹也可以安心的在家里陪伴黄昏,话说,成婚一两年了,三妹的肚子怎么还没个动静?
    嗯,有空把她宣进宫来好生问问,若是不行,让宫里的老婆子教她一下。
    要容易怀孕,姿势还是要选对。
    嗯,就这么定了。
    朱棣回到乾清殿,发现黄昏坐在树荫下,略有不爽,你在等朕召见,竟然还敢惬意的坐在树下,简直目无天子嘛。
    算了,不和他一般见识。
    黄昏看见朱棣回来了,立即起身,期翼的等着朱棣说一句“跟朕进来”。
    哪知并没有。
    朱棣路过他身边时,“朕困了,午休过后再召见你,等着。”
    黄昏无语。
    朱棣走过几步,忽然倒过头来,“哪来的酒味?”
    黄昏还没回答。
    朱棣看向四周护卫,怒道:“谁给他送饭来了!”
    护卫们急忙跪下,其中一名胆子大的急声道:“回陛下的话,是宝庆公主,她过来找您时发现您不在,却发现黄进士,于是她带了午膳过来。”
    哪敢说是黄昏让他们去找的小宝庆,不要命了么。
    而其他护卫也知道,这是会被牵连,都默契的承认这个说辞,这个时候,大家还是要同心协力,要不然都是个死。
    黄昏自然也不会揭破,毕竟别人也是帮忙的。
    朱棣愣住。
    怒极反笑的指着黄昏,连道了几个好字,拂袖进殿了。
    他就想不明白了。
    黄昏到底哪点好。
    妻子要为他说话,连自己最宠溺的小妹都要护着他,这小子长得虽然好看,但也不是那种盛世美颜,何况妻子哪是那种以貌取人的人。
    小宝庆就不说了,人小,难得和男人在一起玩。
    见了邪了。
    走入大殿的朱棣转念一想,不行,得赶紧把这小子打发出大内,免得下午小宝庆又来找他——关于小宝庆的事情,朱棣虽然觉得妻子的想法有点激进,但他一直没有反对。
    不过小宝庆终究还是太小了。
    不能过早牵扯男女之情。
    所以尽量少让她和黄昏见面。
    于是让狗儿去把黄昏喊进来,没好气的道:“神机营那边,待我问过郑亨,若是有空缺,你去当个指挥罢。”
    黄昏立即谢恩。
    朱棣打了个呵欠,又道:“没事就退了罢。”
    黄昏立即又道:“有事。”
    朱棣一脸无语。
    就知道这小子今日来没这么简单,问道:“什么事?”
    黄昏不急不慌的道:“军器监那边,诸多火器的改进进程,我看了一下,成果可喜,不过这等大事,还需要陛下来掌舵,是以后日关于火器检验,希望陛下能够亲临。”
    朱棣精神一振。
    你要是说这个我可就不困了啊。
    兴奋的道:“郑亨那边组建神机营,已经从京营和边军之中选出了一万人,全是经历过沙场厮杀的老卒,且都是年富力强之时,目前已经建成编制,盔甲之类的也已定夺下来,就等配备火器成营,然后成规模的训练,既然火器改进大有进展,朕明日已定要亲自去看看。”
    黄昏点头,“没错,此事不能拖,鞑靼去年南侵,被陛下打了个望风而逃,但没伤筋动骨,今年漠北天时教好,并无天灾,所以大概率今年不会有战事,但明年就说不准了,一旦我们处理安南那边的事情需要动兵,鞑靼、瓦剌和兀良哈只怕会按捺不住,所以在明年大战之前,神机营必须具备战力,并且要做到可以上战,则要战无不胜,一举解决漠北的问题。”
    这话说到朱棣心窝子里去了,大笑道:“没错,朕也是这么想的。”
    知音啊!
    终于知道妻子和妹妹为什么喜欢这小子了。
    简直就是你肚子里的蛔虫。
    这其实是朱棣想多了,徐皇后喜欢黄昏,是因为黄昏对徐妙锦好,爱屋及乌,而小宝庆喜欢黄昏,纯粹就是长期被关在大内导致的。
    至于他么,倒确实是因为黄昏“揣摩”圣意。
    所谓揣摩,都是上帝视角。
    黄昏忽然警醒一事,“武安侯郑亨挑选了一万人的神机营?咱们目前可没配备一万人火器的能力,这个人数要削减。”
    朱棣唔了声,“削减多少合适?”
    黄昏想了想,“按照军器监目前的制造能力,改进之后,在明年形成战力之前,最多能配备五千人,所以削减一半。”
    又道:“陛下,神机营在于精锐而不在于数量。”
    朱棣一想也是,“朕也觉得人多了些,不过你清楚,郑亨何等地位,让他统率神机营本就屈才,人数太少朕怕他心里有怨念,所以准了他一万人的编制,既然你这么说,朕来当一次恶人罢。”
    郑亨,靖难功臣中排名第五。
    靖难之后任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加封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武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获赐铁券,并留守北平。
    去年北伐鞑靼时,丘福调任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郑亨去往福建平叛,两场战事之后,郑亨调到宣化任总官兵,镇守北方!
    这样的人物,你让他统领五千人,确实有点过分。
    黄昏颔首,“陛下到时候就说是微臣建议的罢,想来武安侯也能理解,毕竟多养五千人,对国家并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