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王冠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大明王冠: 第707章

    朱高燧笑道:“如果王射成在这里,他大概也会这么说。”
    不过王射成一般说话很少。
    大部分时间都是胡永兴在分析局势,然后王射成一言九鼎,而王射成若是不赞同胡永兴的话,大家也会重新商讨。
    王射成才是自己幕僚的核心。
    顾晟官职最高,但却是最若的那个人,不过有一点好,顾晟对自己绝对忠心,可以怀疑王射成,也可以怀疑胡永兴,但绝对不用怀疑顾晟。
    当然,朱高燧最怀疑的人还是胡永兴,毕竟胡永兴最早是要去投靠老大的,只不过老大那边人才太多,才没看上胡永兴。
    鬼知道会不会老大用的一出反间计。
    胡永兴颔首,“所以这个事我们要分析一下太子殿下的用意,我认为他是为了把黄昏和他绑到一起,二殿下那边的行动只怕会遂了他的意,除非二殿下那边能用安南高贤宁的事情来做文章,要不然这件事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朱高燧点头,“说重点,我们应该怎么办?”
    胡永兴思忖半晌,“明日殿下去一趟五军都督府,看看是否有人去接触大胜归来的张辅,如果有,搞不好这一两个月应天会很热闹,如果没有,那就说明二殿下也没办法破太子殿下这个局,索性不动,免得黄昏真被太子殿下绑到一起。”
    朱高燧嗯嗯颔首,问顾晟,“你认为呢?”
    顾晟放下酒杯,“殿下决定就好,我认为老胡说的没错。”
    朱高燧暗暗叹气。
    顾晟果然还是差了些谋略,无妨,有胡永兴和王射成在,顾晟嘛,作为王府长史,万一以后出事了,用他去背锅就好。
    胡永兴忽然道:“我们去安南的人应该就在这几日回来了,到时候摸清楚了高贤宁在安南那边的动作,哪怕是二殿下不发难,我们也可以拿此事作文章,另外,我认为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理由,陛下会对付东宫属官的。”
    原因很简单。
    因为东宫属官大多都是建文旧臣!
    所以可以推测出陛下的心理:感情坏人是老子在做,好人全让你朱高炽来做了?
    尽管东宫属官是朱棣选的。
    但朱棣肯定没想到,朱高炽能这么快让大部分东宫属官忠心于他。
    朱高燧目光森然,杀意隐隐,“咱们和老二的看法不同,我们认为黄昏是绝对支持老大的,所以我们现在让老二去对付老大,我们则要趁着父皇回京全力收拾黄昏,如何?”
    胡永兴想了想,“善!”
    这是官场,而且涉及到未来天子帝位,只要朱高炽一日没登基,那么官场烽烟就一日断不尽!
    第544章 张良计,过墙梯
    宫禁早已关闭。
    朱高炽没有回东宫,动静太大,容易被抓着把柄,身后的黑暗里传出一声哨响,朱高炽松了口气,对身畔的杨溥道:“这一次是真的把尾巴全部斩断了。”
    君王一步平安,匹夫十万青血。
    就朱高炽今夜夜访黄府,为了某些目的,也为了保护太子的安危,死在暗处的人,至少也有双手之数,只不过历史不会记着他们的名字,更不会记住他们的容颜。
    世道如此。
    在光明照射不到的地方,在世人目光不可及的地方,有黑暗,也有英雄,皆默默无声。
    杨溥略有担忧,“上策是以退为进,被黄指挥否决了,中策是引蛇出洞,但如此一来就把黄指挥拉入了漩涡,微臣担心他会对陛下有微词。”
    朱高炽缓步而行,目标竟是杨溥的宅邸方向。
    闻言叹了口气,“如果这一次能够尘埃落定,我到黄昏府邸负荆请罪,并着重礼赔罪,如果他不接受,另有要求,只要不违背原则,我都可以答应。”
    杨溥苦笑了一声,“万一这一次依然不能尘埃落定呢?”
    朱高炽也微微苦笑,“我会想办法把黄昏从这团漩涡中摘出来,像他这样一心为着大明的亿万黎民的人,真的不多。”
    杨溥深以为然,“虽未及冠,已有名臣之风,微臣有预感,黄昏此子,必将和陛下、殿下一起,在这大明国祚青史中,成为最耀眼的君臣之名。”
    朱高炽眼睛一亮,“好像再有两三个月,黄昏要及冠了?”
    杨溥颔首,“确实。”
    及冠是件大事,以黄昏的身份和地位,黄观远在顺天,那么黄昏的及冠礼很可能是陛下吩咐太子操持,说不准陛下会亲自主持及冠礼。
    这是何等的荣耀。
    古往今来,臣子能做到这种地步的,少之又少。
    但杨溥现在没心思去想这些,深深叹了口气,“殿下这一次做局就算让汉王和赵王吃瘪,可您面对的局势,十年之内,绝对不会好转。”
    他太清楚原因了。
    朱高炽也清楚,苦笑着说了句又能怎样,有贤才,我当然要重用,也要保护你们啊。
    为什么处境不好?
    一则是自己的形象,确实不讨父皇欢喜,通俗点来说,没有帝王之相,给父皇丢脸了,所以父皇不喜欢自己。
    这能怪我吗?
    还不是小时候那一场病。
    二则么朝中支持朱高炽的臣子大多是文臣,而文臣之中又大部分都是建文旧臣,远的不说,杨溥、杨士奇、黄淮等人,哪个不是从建文朝走过来的。
    要不是因为这些人确实能力出众,要不是父皇开的科举选中的人才还没培养起来,朝堂之上这些建文旧臣一个也别想被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