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汉道天下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汉道天下: 第961章

    “别的不说,你总该知道大秦吧?据说,那是西极之地的大国,疆域之广,不亚于我大汉。当然,比起我华夏衣冠来,他们还是蛮夷,亟须我儒门教化。”
    荀谌拍着大腿。“据说他们最喜欢的消遣就是让人与野兽博斗。你听听,这是人应该干的事吗?果然是夷狄之有君也,不如华夏之无。人无礼乐,如禽兽何?”
    袁谭与郭图相互看了一眼,随即说道:“此等大事,当与君父商议。”
    ——
    袁绍坐在高台之上,看着远方,一动不动。
    这是他曾经与袁术见面的地方。
    当初与袁术折辱的时候,他曾经气得想砍死袁术,发誓这也不登此台一步。可是被袁谭软禁后,他却最喜欢坐在这里,一会就是半天。
    没有打扰,也不用看到任何不想见的人。
    或者换句话说,他现在不想见任何人。
    见了又有什么用呢?郭图等人支持袁谭,审配等人支持袁熙,他虽然还活着,却和死了差不多,没人关心他的态度。
    袁谭兵变已经过去了两个月,审配除了几封义愤填膺的书信,连一兵一卒都没有派。
    据说是因为袁熙在徐州的战事不顺利,无法将主力撤回。可是真相如何,又有谁知道呢?
    他已经死心了,不再对任何人报有希望。
    “主公,有人来了。”台下有人喊。
    袁绍愣了片刻,缓缓转过头,看向官道。
    数十骑飞奔而来,直到被卫士们拦住。骑士下了马,其中一人快步走了过来。看那身形,是袁谭无疑。
    袁绍心中泛起一阵恶心。
    这个逆子,居然还有脸来见我。
    他闭上了眼睛,不想看到袁谭那张虚伪的脸。
    袁谭来到台上,见袁绍紧闭双目,倒也不意外。他拱了拱手,在卫士准备的席上坐下。
    “阿翁,荀友若从长安回来了。”
    袁绍无动于衷。
    他知道荀谌去河东了,去长安看看也是意外之中的事。荀氏已经背叛了他,依附朝廷,这些都是迟早的事。
    “荀友若在长安看到了崔季珪,盘桓十余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崔季珪现在或许已经报考讲武堂了。”
    袁绍的眼皮颤了颤。
    他知道崔琰,那是冀州系的少壮派,文武双全,又是郑玄的弟子,颇得审配等人的重视。
    这样一个人,会去报考朝廷的讲武堂?
    “不仅是崔季珪,不少汝颍的青年才俊也都去了长安。”袁谭不紧不慢,将荀谌的长安见闻大致说了一遍,最后提起了荀恽的事。
    “阿翁,我打算去西域。”
    袁绍慢慢睁开眼睛,打量着袁谭。“然后呢?”
    “若蒙天下眷顾,我希望能在西域打出一片天地,裂土分封,自为一宗。”袁谭顿了顿,躬身施礼。“以后不能在阿翁面前尽孝了,还请阿翁保重,努力加餐。”
    第七百八十六章 父子兄弟
    袁绍沉默良久,幽幽地叹了一口气。“流刑不过三千里,你却要去万里之外。我是该夸你勇敢呢,还是该说你怯懦?”
    袁谭嘴角轻挑,无声而笑。
    “勇敢也好,怯懦也罢,总比等死更好。大汉天命未绝,火德复燃,冀州必败。与其为了这一点不切实际的希望父子相攻,兄弟反目成仇,我不如远走西域,自谋出路。万一上天垂怜,赐我立足之地,将来也有面目见祖宗于地下。”
    袁谭沉吟片刻,又道:“我想外大父和阿母也会支持我这么做的。”
    袁绍的脸颊抽了抽,闭上眼睛,没有再说一个字。
    这些天,他枯坐高台之上,也曾想过一了百了。但一想到九泉之下如何面对祖宗,如何面对李膺、何颙等人,他就丧失了勇气。
    袁谭再拜起身,准备下台,走到台沿,又停住脚步。
    “阿翁是想回邺城,还是留在这里?”
    袁绍微怔,随即说道:“有何区别?”
    “你若是回邺城,也就罢了。如果你留在这里,难免要和公路会面,我怕……”
    袁绍顿时气短,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他当然想收回冀北,如此才有和审配讨价还价的实力。可是留在冀北,大概率要和袁术发生冲突。
    袁术不攻冀北,是不愿意和袁谭兵戎相见。袁谭如果离开了,袁术绝不仅会像以前那么客气。
    况且袁谭要称臣,也不可能空着手去,至少要带上一两个郡国。
    将河间、中山交给袁术,再正常不过。
    见袁绍不说话,袁谭没有再问。“阿翁不妨再考虑考虑,反正我暂时还不会离开。”
    袁绍松了一口气。
    明知最多只能延缓一两个月,他还是很开心。
    ——
    袁谭重新上马,向易水走去。
    荀谌跟了上来,回头看了一眼远处的高台。在渐渐稀疏的树影中,高台朦胧如烟。
    “主公怎么说?”
    袁谭摇摇头,心情低落。“身为人子,我不忍言。”
    荀谌收回目光,仔细打量了袁谭片刻。“显思,这不是你的错,但你当引以为鉴。治国当分主次,否则必然生乱。小小一个冀州都能进退失据,将来到了西域,如何能立足?”
    袁谭点点头。“受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