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汉道天下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汉道天下: 第1152章

    “一言为定。”荀谌举起手,与袁熙三击掌。
    “啪!啪!啪!”
    ——
    刘协换了一身衣服,重新出帐,与荀彧相见。
    荀彧一拜到底。“贺喜陛下。”
    刘协淡淡地的一笑,伸手请荀彧入座。“意料之事的胜利,不足挂齿。府尹这么快就来请见,想必不会是为了恭贺几句吧?”
    荀彧笑了。“陛下英明,臣这两天研习了一下杨季才(杨俊)的大作,又在附近转了转,受益匪浅,特地来向陛下汇报。”
    “这是好事,却也不必如此着急。”刘协放座,将衣摆理顺。“你真没有其他的事?”
    “没有。”
    “既然没事,那就不用拘谨了。见过家人了吗?”
    “还没有。”荀彧笑笑。“臣这两天一直在大营附近,看了磨坊、洗衣坊,真是大开眼界……”
    刘协抬起手,打断了荀彧。“你刚才说没事的。”
    “呃……”
    “今天不谈公事。宴会之上,难免要喝酒,现在说公事也没用,待会儿就全忘了。”刘协笑道:“我们说点不重要的私事吧。”
    荀彧有点无奈。
    他说没事只是谦虚一下,没想到天子当真了。
    当然,这也可能只是天子不想说公事,故意拿这个做理由。
    “就依陛下。”
    “汝颍多人杰,你荀氏更是人才辈出。你和公达已经为朝廷效力,就不用多说了。前两天见过的荀友若,以及还没见过的荀休若,还有常有人在我面前提起的荀仲豫,他们有何打算?”
    荀彧微怔。“臣……不明白陛下的意思。”
    刘协笑了笑。“有什么不明白的?其实就是一句话而已,他们愿不愿为朝廷效力?如果愿意,可以参加选拔。如果不愿意,那就算了,朝廷不强人所难,可以相忘于江湖。”
    第九百四十一章 分而治之
    荀彧心中一紧。
    天子看似说家常,其实话里有话。
    他的意思很清楚,荀氏子弟愿意为朝廷效力,那就和其他人一样参加选拔。如果不愿意,那就相忘于江湖。
    “相忘于江湖”是庄子里面的话,本意是互不相识,各不打扰,获得真正的自由。
    虽说儒家也有隐逸之士,但是要让儒门像道门一样,与朝廷相忘于江湖,那是不可能的。
    说得好听是相忘于江湖,说得不好听,不就是党锢?
    天子这是什么意思?
    是希望荀氏子弟踊跃参选,还是希望荀氏与朝廷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势力过大,打破朝堂上的平衡?
    荀彧迅速权衡了利弊,躬身说道:“陛下旨意,臣稍后便向汝颍子弟传达。”
    刘协笑了。
    荀彧这是棉里藏针啊。我说荀氏子弟,他直接把范围扩展为汝颍子弟。
    不过这样也好,省得我再多一嘴。
    审配走投无路,选择了投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好事。可是对他来说,这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城里的冀州人限于俘虏的身份,暂时没有入仕的希望,可是汝颍人怎么办?
    他们人数太多了,一旦入朝,必然打破现有的平衡。
    还是在豫州没有彻底度田的情况下。
    这必须会产生一个不好的印象。不度田也没关系,不影响入仕。接下来再想在中原度田,只怕难度会更大。
    刘协极想出的办法,就是提前改革选官制度。
    改举荐为考试。
    举荐只适用于熟人政治,极易形成结党——考试并不能避免结党,至少不像举荐这样名正言顺的结党。
    不熟悉怎么举荐?关系不好怎么举荐?举荐的机会这么难得,被举荐的人怎么能不知恩图报,对举主尽忠?
    袁氏为什么能那么嚣张?不就是因为四世三公,积累了太多的门生故吏。
    实行考试,就是要将这个举荐权从官员的手中收回,归于朝廷。
    不是归于皇帝本人,而是由公卿大臣和天子一体的朝廷整体。
    这会动及所有有举荐权的官员利益,必然会引起反弹,是以即使有战胜之威,刘协也不敢轻举妄动。他和荀彧说这些,是希望荀彧以够以身作则,作个示范,探探士大夫的风声。
    荀彧的反应在他的意料之中。
    荀彧是君子,但他首先是士大夫阶层的代表。品德高尚的前提是他是既得利益者,一旦涉及到他自身的利益,他也不可能无动于衷。
    如果考虑到他还是党人,那就更不能抱太大的希望了。
    党人前仆后继,不就是希望能独霸仕途,将其他的竞争者都排斥在外。
    也正因为如此,当他们被曹氏、司马氏父子杀得人头滚滚的时候,他们就不谈什么道德了,只要利益,清议也变成了清谈。
    作为穿越者,刘协从来不会那么天真,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所谓的道德上。
    没有利益,空谈道德,都是耍流氓。
    正说着,士孙瑞来了。
    北军人多势众,不仅校尉、假校尉、司马悉数到场,还有几个刚获得自由不久的汝颍人。
    其中就包括辛毗、荀衍。
    士孙瑞并没有辟他们为吏,只是说辛毗劝降有功,应该可以参加庆功宴会。荀衍则是来见荀彧、荀谌的,多年不见,死里逃生之后,兄弟见上一面,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