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汉道天下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汉道天下: 第1173章

    “既然如此,我当与元常同行。”
    杨彪很满意地点点头。“李元礼遗风尚在。”
    荀谌原本还有些委屈,听了杨彪这句话,立刻热血上涌,浑身充满了力量。
    荀彧暗自苦笑。
    荀谌虽然人到中年,和杨彪这种老臣相比,还是太嫩了,几句话就被套进去了。
    去了渤海做县令长,推行德政,看起来很热血,但结局却难以预料。
    张昭那个人,学问很好,德行也不错,但执政经验太少了。荀谌、钟繇等人进入渤海,必然对他的权威形成冲突。将来发生矛盾,张昭会有被架空的担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只有天知道。
    但荀谌已经答应了,他也不好再说什么。
    “杨公,今日登丛台,不会就是为了渤海的事吧?”
    “当然不是。”杨彪笑道:“那只是小事,成败都不足以影响大局。文若,我今天将公与请过来,就是有更重要的事与你商量。正好友若也在,一起商量一下,提些建议。”
    “什么事?”
    “欲兴王道,必先选人。冀州经此一劫,大半人才被流放,郡县半空。新任的守相又大多是新任,不熟悉当地人事。如何选人才能不使野有遗贤,又不会所用非人,是当务之急。你可有什么好办法?”
    荀彧倒也没多想。
    一来杨彪说的都是实情,这的确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二来选郡县官吏正是司徒府的责任,杨彪身为司徒,从长安赶来,主持选官再正常不过。
    但他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合适的办法。
    而且他身为汝颍人,也不太方便开口,尤其是当着沮授的面。
    冀州人之所以落到如此局面,和汝颍人有很大关系。如今汝颍人逃过一劫,冀州人却有大半英豪死的死,流放的流放,要说冀州人对汝颍人没意见,显然不太现实。
    几个人商量了一番,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杨彪才不失时机的提出了考试的办法。
    “文若,你还记得左伯豪(左雄)、黄世英(黄琼)、黄子琰(黄琬)关于选举的建议吗?”
    荀彧转头看着杨彪,微微颌首。“略知一二。”
    “你觉得现在推行他们的建议,是否可行?”
    荀彧目光闪动。“杨公说的是增科,还是考试?据我所知,左伯豪与黄世英的建议不仅不统一,而且有冲突之处。再者,天子一直说,施政当与时俱进,如今这形势,与左黄二公时相去甚远,杨公又打算如何推行?”
    一直没说话的沮授轻声说道:“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而已。”
    荀彧立刻追问了一句。“以公与之见,何为长,何为短?”
    沮授不紧不慢。“增科为黄公之长,左公之短。考试是左公之长,黄公之短。取其两长,补其两短,兼得其利,避其所害,岂不善哉?”
    荀谌忍不住冷笑一声:“公与身为儒士,也觉得左公尽取儒生为短?”
    沮授淡淡一笑。“就我浅陋所见,大概如此。当然,我也希望数年之后,荀君能以渤海施政之成绩,证明我今日所言大谬。”
    第九百五十八章 顺势而为
    荀谌被噎得直翻白眼,一甩袖子,转身背对沮授,无声咒骂了几句。
    他和沮授一直不对付。
    这里面既有派系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
    就像郭图与田丰针锋相对一样,他与沮授都是各自派系中的少壮派,竞争激烈。原本他是袁绍的亲信,有天然的优势。只是后来因为韩馥的原因,他与袁绍发生了冲突,沮授趁虚而入,一度成为袁绍最信任的将领,统率三军。
    为了扳回一局,汝颍人花了很多心思,最后才在袁绍南征时,由郭图、淳于琼分走了沮授的一部分兵权。
    但是很可惜,郭图、淳于琼的表现太差,导致第一次南征大战,淳于琼更是中了刘备的诡计,被临阵斩杀。
    汝颍人第一次掌控兵权,就证明了自己的无能,以至于袁绍第二次南征时,不得不倚重审配作为偏师,驻扎在睢阳。
    沮授刚才没有明说,但话里显然暗含着这样的意思。
    口舌之争没意义,拿点实际成绩出来。
    对眼前的局势而言,自然是在渤海做出成绩,证明毋须度田,依照儒术施行德政,一样能实现王道。
    一刹那间,荀谌只恨是在渤海推行德政,而不是在沮授的本郡巨鹿。
    要不然他就可以好好整治一下沮授的家族,让他知道什么是德刑相辅。
    荀彧咳嗽了一声,打破了尴尬。“公与的意思是增科,然后用考试的方法录取官吏?”
    沮授点点头。
    “那准备增几科,又如何考试?”
    沮授没有回答,却看向杨彪。
    杨彪和声说道:“我与公与商量之后,初步计划是按太学的规模,在各郡设郡学,增养子弟,然后设立科目,为郡县录取人才。具体操作还没确定,正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荀彧微微颌首。“我觉得可行。”
    荀谌转头看向荀彧,刚要说话,却被荀彧用眼神制止,只好将涌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杨彪很满意。“既然文若也觉得可行,那我们不妨找个时间,仔细商量一个章程,再与太尉府、司空府一起议一议,听听长安公卿的意见。”
    荀彧想了想。“可以。我考虑一下,两天以内给你答复。”他笑了笑,说道:“天子让我参阅杨季才(杨俊)治魏郡的方略,我正看到紧要处,一直想和他面谈。今天刚约好时间,晚上一起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