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其它

从扑街写手到学霸科学家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从扑街写手到学霸科学家: 第283章

    上回他们来京城还有很多景点没有去呢。
    这四五天里, 宋问声和他们玩得很开心, 好像什么烦恼都不用去理会。
    他们谈的都是以前的事情, 趁着私下无人的时候,何子益就问他最近还没有在写小说。
    这件事情,宋问声不算是很明确的和何子益说过,何子益却从一些事情上猜到了。
    他们平时又都喜欢小说,所以算是有些共同话题吧。
    可能是年龄渐长,看待这些事情已经很平凡了,宋问声也没有遮遮掩掩,点了头,“还在更,时间不多,有空就上去,这本文我都写了五年多了。”
    何子益连忙竖起了大拇指,“写得那篇?方不方便让我瞻仰瞻仰。”
    如果是提到名字,宋问声就有些不好意思,拒绝了何子益。
    何子益十分可惜。
    在游玩结束,即将告别的时候,大学班群里突然间艾特了全体成员,说要搞一个什么同学聚会。
    苏文浩他们看得新鲜。
    班长现在也是研究生毕业,有时间,才想起来搞一次聚会,聚会时间在某个周六,因为很多人是在上班的。
    何子益他们倒是有点想去,于是询问了宋问声。
    宋问声拒绝了,“我在京城这边的研究脱不开手,而且我去了万一抢了他们的风头那就不好了。”
    他一贯是不太喜欢去这种聚会的,人都有攀比的时候,尤其是在这种聚会上,上初中的时候,小学同学聚会,大家就开始比较自己的学校,上高中的时候也是一样,现在有一部分人出去工作了,可能也就不那么纯粹了。
    估计会去得很别扭,为什么要给自己找不快活呢?
    苏文浩他们也知道宋问声还有很多事务,只是提了一嘴,过两天他们就离开了京城。
    他们离开了之后,七八月份就是平平淡淡的,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宋问声整天在研究,谢冠也整天在研究。
    今年的夏天超乎寻常的热,华夏境内出现了很多例热射病,所有的大小团体也不敢在这么热的天轻易组织活动。
    宋问声赶到药物研究所的时候,从车上下来,就那么一小段路,就满头大汗。
    去到他的办公室,打算吹吹空调,喘口气,就听见了隔壁大办公室议论的声音,宋问声正要过去打水。
    “又准备到九月份了,今年的诺贝尔奖开始评选了,啧啧,可惜咱们也没有资格提名别人。”
    “三千多票呢,又保密,还要保密五十年,票选出几十个,还要筛。”
    “你说宋院士有机会吗?”
    “有机会是有机会,宋院士的研究是很厉害的,不过出现时间太短了,怎么说有些东西还是要经过时间的考验,我估计宋院士emmmm……三十五岁吧,很有可能得到诺贝尔奖。”
    “我还以为今年就能得到,也许宋院士就是最年轻的诺贝尔化学啊物理奖得者。”
    “别想了,早就有人得到过最年轻这个头衔了。”
    宋问声倒是知道这个,先不论越来越奇怪的□□。
    劳伦斯-布拉格,25岁的时候和他父亲凭借着关于x射线衍射的布拉格定律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有人怀疑劳伦斯就是蹭他老爸的奖,其本人在这项研究当中是没有做太多工作的,不过这个也没有确凿证据,大家也就是调侃猜测。
    宋问声则认为不太可能,劳伦斯本人在x射线方面毫无疑问是一位大师,即使真是蹭,那么之后的努力也让他配得上这份殊荣。
    里面的人还在讨论关于诺贝尔奖的种种轶闻,宋问声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进去打水,好像是恰逢听到他们的聊天内容一样,欣然加入其中。
    他们也开玩笑的问问宋问声今年会得到诺奖吗?
    宋问声一点都没有犹豫过,马上就摇了摇头,“几率太小了。”他是有些研究是诺奖级别的,但是也需要时间的发酵还有大众的认可。
    一个理论,大家不认可也不会投你。
    而且现在的诺贝尔奖已经越来越被政治化,评委可能出于某些考虑,即使你的研究很强劲,也不一定会选你。
    所以宋问声也没有想过诺贝尔奖,诺奖离他太远。
    这件事情大家也就是说说吧,很快就继续投入到工作当中。
    九月,又是一个新的轮回,奇怪的是今年的天气反复无常,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四五月份的时候,大雨拼命的下,六月份台风呼呼的吹,七八月份知了都要叫得力竭,九月份又开始下起大雨了。
    后山那里有条小河,平常没人去,也不经过学校,所以只有护栏在那里,但就是今年反常的天气,叫小河决了堤,水冲了进来,冲到了校园里头。
    最开心的还是军训的学生,不用军训了。
    最难过的是住在一楼的学生,水冲了进来,很多东西都被泡了,而且插电孔还在一个劲的往外吐水。
    男孩子们最高兴不过了,在小树林里,那些小鱼就会卡在那里,他们都不用带工具,用手一捞,运气好点,就有了。
    宋问声回到办公室,就看见尚格和梁福生咧着一口白牙,裤腿撩起,一头汗,提着个小桶,里面全部是小鱼。
    “老师,这些小鱼味道可鲜美了,你之后拿回去煲汤。”
    两个学生好心好意,宋问声收下了,“你们这是在哪里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