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言情

为民无悔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为民无悔: 第310节

    虽然楚天齐现在不过多的考虑得失,但也不会不顾及官场一些规矩,不能没大没小。刚才郑义平所示位置,是椭圆形会议桌边上的一个座位。那张桌子是县委常委们开会围坐,就是非常委副县长也不会冒然坐过去,何况自己这么一个什么都不是的主任科员呢?这点自知自明他还是有的,否则,就别想在官场混了。
    所以,楚天齐坐到了最后排椅子上,看起了手中的资料。
    过了有十多分钟,郑义平说了话:“小楚,看完了吧,该怎么解决?”
    “怎么解决?我不知道。”楚天齐茫然的回答。
    屋子里静了有几秒钟,忽然有人憋不住,笑出了声。跟着,众人都笑了。
    第五百六十五章 这是组织决定
    觉到楚天齐的回答太随意,也似乎有些态度不端正,郑义平有些不悦,正准备说话。县委办主任却抢先说道:“楚天齐同志,这里是县委会议室,是玉赤县委常委扩大会现场。你这是什么态度,怎么和领导说话呢?有没有组织性和纪律性。”
    听到县委办主任的话,楚天齐回击道:“主任,请不要给我乱扣帽子,我可承受不起。”说完,又转向郑义平,“县长,我刚才说的是实话,并不是信口开合。”
    “哦,那你倒说说。”郑义平眉毛挑了挑。
    楚天齐清了清嗓子,又往起直了直身子,开始说话:“各位领导,在来这里之前,我不知道县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当我拿起这份资料的时候,才知道是开发区老百姓上访。我以前一直在乡里,到县城后也没有听说过开发区的事,对于那里的事没有任何印象。
    这份资料,名曰‘农民上访情况汇报’,但字里行间全是从开发区角度来阐述问题。农民上访的原因、目的,资料上都是以一句‘农民对补偿不满’笼统带过。
    农民既然上访,肯定有不满。但究竟是因为补偿款没有及时到位,还是由于补偿标准过低,亦或是还有其它什么原因,资料上一概没提。不知道写资料的时候,是完全对工作不熟悉,还是故意略去。
    资料上还写道‘农民多次上访’,那么每次上访,是由什么部门、什么人接待的,是如何答复的,又是如何落实的,资料上也是一点儿没写。另外,县里究竟准备怎么解决,让什么部门解决,解决的决心和力度有多大,我一概不知。
    对于开发区的事情一点不知情,这份资料也没有任何实质的记录和表述,县里的态度不了解,我在刚才看资料的时候也根本没想如何解决的事,所以我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郑义平“嗯”了一声,算是认可了楚天齐说法,然后说道:“楚天齐同志,假如让你处理这件事的话,你该如何处理?我是说假如。”
    “假如,假如……我还真没想过。”楚天齐虽然嘴上这么讲,其实心里却在说:果然如此。他沉思了一会儿,说道:“假如让我处理的话,我要搞清楚这么几个问题,事情的来龙去脉、上访农民的诉求、县里的明确态度、处理此事的人以什么身份出现。这些问题弄清楚,才能和上访者去谈,至于能不能谈拢,主要还取决于前几个问题的解决。之后就是言必行、行必果,答复农民的事情必须要按时保质完成。”
    听过楚天齐前面所说的话,屋里好多人都认可楚天齐的说法,但没人表现出来,只是在心里想一想罢了。
    郑义平没有回答楚天齐的话,而是和柯兴旺低声耳语去了。
    楚天齐利用这个时间,向四外看去,发现十一名党委都在,都坐在椭圆形桌子四周。再往外围,是几名副县级领导和几名局长。县长助理、发展计划委主任黄敬祖赫然在列,另外还有公安局长俞海洋、信访办吴主任等熟面孔。
    过了一会儿,郑义平说道:“楚天齐同志,这样,这件事就由你来处理,怎么样?”
    楚天齐心中一动,但还是疑惑道:“让我处理?我可从来没想过,心中根本就没数。再说了,要想处理好这件事必须多方面配合才行。”
    “这件事就由你处理,没有商量余地,这是组织决定。”郑义平停顿了一下,又说,“你就说一下,你要怎么做吧。”
    既然是组织决定,那还有什么说的,只能服从了。楚天齐于是说:“我试试吧,行不行可不敢保证。”
    郑义平摇摇头:“试试?那可不行,必须要妥善处理才行。”
    楚天齐接话:“要处理这次上访必须多方合力才行,我……”
    郑义平打断了楚天齐:“你只需要做你的。至于你刚才说的后两项内容,县委一会儿就会给你明确答复。”
    “好吧。”楚天齐看似回答的很勉强,其实他心中有着莫名的兴奋,郑义平说的后两项,其中有一项就是处理此事的人的身份问题。
    就这样,常委扩大会散会,县委书记、县长、副书记等领导去研究那两个问题了,楚天齐去现场了解情况。郑义平给了楚天齐两个小时的时间,让他了解情况,然后回来汇报,并提出解决方案。
    楚天齐没有让信访办吴主任和开发区王副主任跟着,而是自己去了现场,他称趁着没人认识,方便了解现场情况。吴、王二人正好不想去现场,也就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
    其实,楚天齐坚持自己只身一人去现场,既方便了解上访现场情况,也方便从宁俊琦那里接受一些信息。
    今天早上的时候,宁俊琦通过手机告诉楚天齐,这些上访户,是开发区的原居民和菜农。
    在四年前,县委县政府制定了《玉赤县脱贫致富纲要》,各乡镇都制定了脱贫致富项目。青牛峪乡的项目是养猪和种药材,县城城关镇制定了好几个项目,其中一个就是搞开发区。
    搞开发区的首要任务就是征地,当时选中了县城东南角的一片区域,那里主要是居民用地,也有少量的简易民房,房屋都是私自建设,没有建设审批手续。当地承诺的补偿条件优厚,加上房屋又属于非法建设,因此拆迁协议很快达成。
    县里在履行了总补偿款的百分之二十做为首付款后,所有的房屋和农田迅速被机械铲平。接着,开始在这片土地上面施工。工程进行了一小部分的时候,原县长因为腐败被抓,工程跟着停工。
    在开发区建设停滞后,原被拆迁户开始投诉、上访,几年间多次上访,但多次都被劝回。
    据宁俊琦了解,这次上访已经连续三天,人员也在逐日增加,规模比以前大了很多。最让领导头疼的是,现在元旦、春节马上来临,一旦事情闹大,被上面怪罪下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全都脱不了干系。尤其要命的是,昨天还有一部分人去了沃原市上访。市委书记震怒,责令县委书记、县长连夜去领人,并严令在二十四小时内劝返所有上访者,否则县委书记、县长要被问责。
    宁俊琦把这些事情告诉楚天齐的同时,也推断县里要楚天齐到场,肯定是跟上访有关。要他既抓住这次出头的机会,也要妥善处理问题,并争取到应得的位置。
    正是因为宁俊琦提供的这些信息,楚天齐才笃定的知道县里让自己回来干什么,是来堵枪眼,是来替领导擦屁股。也就是说是县委“请”自己回来,因此他在会议室时才气定神闲,不卑不亢。
    楚天齐不怀疑宁俊琦的信息真伪,但疑惑她信息来源的渠道。不过此时,他已经没有时间来考虑信息的来源了,他首先需要做的是了解上访者的动机和诉求。
    ……
    离前院越来越近,现场的吵闹声也越来越清晰。
    转过政府办公楼,楚天齐到了前院,现场情形进入视线,整体感觉就一个字:乱。乱哄哄的人群,乱哄哄的声音,乱糟糟的车辆和物品。
    楚天齐驻足扫视了一下现场,把冲锋衣的帽子戴在头上,系住了帽子上的松紧带,然后绕着人群外围,慢悠悠的转悠起来。转完外围,又钻进了人群,来回穿梭着。
    政府楼前大院内,几乎挤满了人,有男有女。这些人穿着颜色各异的厚重衣服,戴着多种样式的帽子和头巾,有的人坐在办公楼台阶上,有的人坐在农用车上,还有的人站在空地上。
    现场的人们有说有笑,好多人在嗑着瓜子、吃着榛子。地上到处都是瓜子屑、坚果壳、香蕉皮,还有踩的稀碎的西红柿、带着残渣的一次性餐盒,以及一片片的痰迹,也有吃东西时洒上的汤汤水水。
    政府大院铁门歪歪扭扭立在那里,固定铁门的门墩上掉下了好多水泥块,估计是多人在推拉铁门时所致。铁门没有锁,但有好多警察站在门的两侧。
    院外大街上也是成片的人群,还有毫无规矩停放的各类农用汽车。看的出,这些人有上访的,也有好多是看热闹的。看样子这条路的交通是彻底瘫痪了。
    政府办公楼台阶上也挤满了人,在靠近楼房大门的地方,站着两排警察。警察统一着制式服装,腰上佩戴着警棍,双手操在背后,肩并肩的站着。
    人群四周也站着一些警察,只不过没有刻意组成人墙,另有多名身穿便衣的人不说话,而是来回不停的小范围走动着,但眼睛时刻盯着院子里的人们。
    这种情况下,自然少不了摄录人员,楚天齐就看到有三个人正在摄录,其中有一个还穿着警服。另外,还有个别人员在偷偷摸摸的拍照或录相,估计应该是上访的人。
    在人群中转悠了两圈,楚天齐也发现了不同的地方。有一部分人不像上访群众,也不像警察或政府人员,更像是社会闲杂人员。他们或三五成群站在一起、窃窃私语,或来回的走动,并不时耳语几句,或交流着眼神。
    忽然,有两个人的面容出现在楚天齐视线里,他觉得见过他俩。
    第五百六十六章 了解情况
    不知是对方发现了楚天齐目光,还是正好要离开,就在楚天齐盯着两人看的时候,二人匆匆走开了。
    到底在哪见过呢?楚天齐在脑中搜索着关于二人的影像,最终没有什么收获。
    此时,旁边三轮车上几人的对话,引起了楚天齐兴趣,他收拢心神,听了起来。三轮车上坐着十多号人,说话的就三位,一个穿黑红棉袄的中年妇女,一个穿深蓝色大衣的老年男性,还有一个穿着灰色羽绒服的高个中年男人。
    中年妇女:“唉,你说这都好几天了,县里也不给个答复,这可怎么办,耗到多会儿是个头儿?”
    中年男人:“是呀,刚开始还有人出面,现在除了警察,政府连个人都不派人,这不是要逼着我们自己撤吗?”
    老年男性:“撤?凭什么撤?我就不撤,我这把老骨头还就耗这儿了,一天不解决,我就一天不离开政府大院。”
    中年男人:“不离开又能怎么样?别说是在县政府了,昨天连市里都去了,到头来不还是什么都没解决吗?”
    老年男性:“我可听说了,市里把县委书记、县长都叫去了,要求限期解决,要不就拿他们的乌纱帽说事。”
    中年男人:“这你也信?那不过是官官相护的套路,先把人哄走再说。”
    老年男性:“我听二碌轴说的,他也跟着去了,说的有鼻子有眼。要是今儿个还不解决,我也跟着去市里,市里要是不管,就去省里,去中央。”
    中年妇女:“去中央?拉倒吧,估计你连县城都出不去。刚才我们家二财说了,县城好多出口都是警察,连车站也是,说不定现在我们就被警察盯着呢。”
    老年男性:“警察能盯过来?院里不就几十个吗?咱们可是有上千人呢。”
    中年妇女:“这你就不懂了,别光看穿衣服的,不穿衣服的叫便衣,还有好多呢。知道不?路口那些监控头更不是吃素的,说不准院里也有。”妇女说着,警惕的向旁边看去,“诶,你是干什么的,怎么听我们说话?”
    楚天齐由于听的太认真,被中年妇女怀疑了,那两个男人也把目光投到了楚天齐身上。
    “我……我就是随便听听。”没想到对方注意到了自己,楚天齐只得随意应付了一句。
    中年妇女盯问着:“随便听听?你到底是干什么的?”
    妇女语气就像是审问,楚天齐觉得很不舒服,但自己听他们对话在先,并且有任务在身,不便发作。只得反问道:“你猜我是干什么的?”
    “你……”妇女狐疑的,一眼眼瞅着楚天齐。
    “你是政府的?”中年男人问道。
    楚天齐正暗自感叹对方眼光毒辣,不曾想老年男性却说道:“你是大鸭梨的人?”
    老年男性的声音很低,但楚天齐听的清清楚楚,不禁心中疑惑:大鸭梨,大鸭梨是谁?
    中年妇女道:“都别瞎说。”然后看着楚天齐,“你是记者吧?”
    “记者?”中年和老年男性都疑惑道。
    楚天齐也不禁一楞,含糊道:“啊……”
    “看看,我猜对了吧?”妇女得意的炫耀着,“一口标准话,个子高高大大的,他这衣服也是记者们常穿的。还用帽子遮住了少半个脸,他不是记者又是什么?我说的没错吧?”说着,她冲楚天齐点了点头,显然是在征得他的确认。
    记者?楚天齐暗暗好笑,正要否认,转念一想,又变了主意,看了看左右,低声道:“小点声。”
    虽然楚天齐没有承认,但传递给对方的消息就是在确认,其实他也是有意在误导对方。
    果然,妇女露出信以为真的神情,其余两人也不停的点头,既是认可了妇女的话,也表示要“小点声”。
    “记者同志,想了解点什么情况?你是不是能帮到我们?”妇女充满希冀的问。
    楚天齐点点头:“我可以帮你们,但需要你们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说的透彻、清楚。”
    “你真的能帮我们?”老年男性疑惑的问。
    “嗯”,楚天齐再次郑重的点了点头。
    得到楚天齐的承诺,三人简单商量了一下,那名妇女开始叙说事情的经过:“四年前,县里要征用我们的土地,搞开发区。一开始的时候,大家对这个事不了解,都觉的心里没底。有一些人家还好说,反正是把地租给别人种,每年收租金,县里收回去一次性给钱也好。像我们这样的人家,就不一样了,我们主要是靠在这些地里种菜卖钱过日子,地没了,就相当于没有了来钱的地方。所以,我们都不同意。
    一看大家都不想把地卖给县里,县里就开始采用各种方法,逼我们同意。一开始是软办法,向每家私下答应一些条件,有的是给免一些应该交的费用,有的答应给找临时工作。这样的软办法,让一些家庭签了卖地协议,不过大部分都没签。
    接下来,就是用的厉害办法,玩硬的。对于家里有亲人在县里上正式班的,就利用亲人的工作进行威胁,让亲人不上班,就回家做工作。这些家里,怕亲人丢了铁饭碗,都在卖地协议上签了字。
    还有好多家不同意,县里就给停水停电。人没水喝,可以临时出去拉水,浇菜地总不能从外边拉水吧,实在没有办法,也在协议上签字。对于实在不搬的,就用更厉害的办法,在晚上往院里扔砖头,像家里养狗的,就把狗给弄死。还有更绝的办法,要是不同意卖地,就不让家里孩子念书。
    左折腾右折腾,谁也受不了,最后大伙都只得同意把地卖给县里。县里答应先给百分之二十,其余的分两批给,拆迁后两个月内再给百分之四十,最后的钱在当年年底给清。事儿到了这个地步,也只能这样了。
    很快,每家第户拿到了卖地款的百分之二十,有的家里人也有了临时工作,比如当保安、在公家单位打扫卫生什么的。县里把那块地上的房子全拆,菜地、农田也用大机器给推平了,开始在上面盖房子。刚盖了没几天,活就干不下去,停工了,我们余下的补偿款也就没了着落。
    我们去找开发区管委会,管委会说县里没拨钱。我们又找县里几次,每次都是用好话把我们打发走,过后就没了动静。连县长的面还没见到,那个县长就因为贪污被抓走了。好不容易等来新县长,我们就又开始找……”
    ……
    县委书记办公室。